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72 (第3/3页)
是晋武帝的叔叔,晋惠帝的叔祖,司马家的宗师(魏晋特有的奇葩官职名,管理皇亲宗族的机构的总长官,类似于清明宗人府的宗令),也是八王之乱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纵观历史,没有哪个皇室内乱,是祖孙三代人齐上阵抢一把椅子的。也就西晋才敢这么乱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经历一下,你都不知道历史到底能有点多荒唐。】这是当年拓跋六修在给卫玠科普“八王之乱”时说过的一段话。拓跋六修紧随其后说的是:【不过,在这之前,我要申明两点:一,八王之乱,其实参与的不止八个王爷,具体人数一双手都算不过来,只不过他们八个权力最大、闹的最惨烈,所以才叫八王之乱。但不是说捏死这八个,就没有八王之乱了。二,参与了这次动乱的王爷们,也不都是乱臣崽子,非要当皇帝不可的那种。有无奈被迫站队的,也有身不由己卷入其中的,更有……倒霉催的。】汝南王就是这个倒霉催的。卫玠当年不以为意,觉得参与了的就都没什么好鸟。被逼无奈?你不想造反,别人还能拿把刀架到你脖子上逼着你造反?后来才慢慢醒过味来,还真有王爷是被刀架着脖子才参与的。当然,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好比靶子一样的汝南王。不管是历史上,还是这个平行世界,他都是晋武帝托孤的辅政大臣,别的王爷想掌权,最先要搞死的就是他,他不想死,自然要反击,被迫不得不反击。这便是“刀架在脖子上”了。如果不反击,就是秦王司马柬的下场,脑子不错,却死的不能在死。汝南王不想死,所以选择了奋起反击。但是吧,汝南王这个人有个致命的缺点——领兵打仗技能点点的太差劲儿,根本不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小辈的对手,被像是切瓜一样就被人给轻松的搞定了。所以说,身逢乱世,脑袋不够聪明,命运就没办法由你来掌控了,不管你是消极避世,还是积极自保。这一次还是如此,大概是命运使然,四个辅政大臣,在晋武帝还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