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葬礼 (第4/5页)
以前的事也有迹可循了。我能够想象,我们父母高中时代的初见,在父亲眼里,那一刻仿佛见到留在旧日时光的亡灵,向他招手…… “好可怜……”妹妹声音微颤,一时不知道是说谁。 “确实。” 我面无表情地如此回复,招致妹妹睥睨。她什么都没说,又好像说了很多。 潜台词:你太冷血了。 如果其他人对我表达出这种意思,我会担忧能否继续保持伪装,在人类社会正常立足。但妹妹这样,只让我愤怒。 “小遥,你是怪我不通人情吗?” “……我可什么都没讲。” “你如果不想再和我这个冷血怪胎说话,我以后可以永远对你闭嘴。”我强压住情绪,但声调还是不自觉的走高。 “你从没关心过其他人,我一直都知道,也从不介意,可你不该对家人也这样。如果奶奶过世不能让你伤心,爸爸的经历也不能让你共情,我又怎么相信,你以后还会在乎我这个妹妹?” 妹妹的言语弄得我有些目眩,我开始怀疑,我和她的那些特殊连接,是否只是我单方面的臆想?也许我到现在才明白,顾安遥是完全独立于顾业铭的个体。 “小遥,我希望你明白,我唯独永远不会这样对你。而且共情爸的经历,是一件很难的事。共情的前提是你要设身处地去想象,自己遭遇这些会有怎样的感受——而我甚至不敢去想……”哪怕一瞬都不敢想,没有你我会怎么样。可她为何想不到?“算了,当我没说,我要去补课了,自己在家小心点。”小遥没再回复我,坐在床上目视我出门。 总共一个半小时的课,我一分钟都没听进去。用这些时间,我审视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父母?是的,我履行着“儿子”的义务,沉默,不添麻烦,包揽家务减轻负担。但那更像是一种社会仪式的精准执行,一种避免格格不入的本能。妹妹?我保护她,照顾她,在她哭泣时提供依靠。可那是否出自真心?或者只是机械重复着幼年的行为? 也许她是对的,我生来冷漠,从不在乎他人。也许我内心对妹妹也是不在乎的,只拿她当趁手的挡箭牌。所谓花时间陪妹妹而交不到朋友、因为妹妹无法与父亲共情,不过是将自己伪装成正常人的下作手段。既然我是个对至亲都毫无感情的渣滓,这样的人,想必一定自私自利到了极点。如果从这个视点审视自己,有些东西也许就有了答案。履行儿子的义务,不过是换取成年以前的庇护所,以及身处社会的伪装。那么,我为了妹妹做的这些,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孝子”的头衔多少能带来些好处,“好哥哥”可没有,那我就是在向她本人寻求些什么,那东西是……脑中警报作响,不行,不能往这方面细想下去了。 或许,问题不在于“自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