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逝 (师生,1v1,H)_十年(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年(六) (第2/2页)

们实验室其实也很需要像你们这种数学大牛帮忙建模。”

    叶然的科研项目涉及心理学和工业界的跨领域合作,性格热情大方的他常常活跃在各类项目和社交场合中,而这与陈越的专注和内向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补。

    两人熟悉后,叶然开始频繁地将陈越拉入各种学术讨论。有一次,叶然带陈越参加了一场关于决策行为与选择偏好的跨学科项目会议。在会上,叶然向陈越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运筹学的优化理论很厉害,但这些理论在复杂人类行为的建模中,怎么落地?”

    “理论与现实之间,确实有很大的鸿沟。”陈越承认。

    “还记得校训吗?”叶然在白板上写下拉丁文“Mens   et   Manus”,“我们教授总说,当理论卡壳时,就去看看现实世界怎么解题。”

    叶然的话让陈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运筹学,这个他痴迷的领域,表面上是数学建模与优化求解的游戏,但实际上,它始终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理论和应用,就像运筹学的灵魂与肉体,缺一不可。

    柔性算法的诞生伴随着查尔斯河解冻的轰鸣。当陈越在物流公司调度中心目睹司机们自发形成的路径重叠模式时,他忽然理解了自己论文里的数学证明——那些看似冗余的重叠区域,实则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分布式缓存。

    项目成功的庆功宴上,叶然举着姜汁啤酒凑过来:“知道我最欣赏你们运筹学什么吗?就像心理治疗,都是帮人在混乱中理出可承受的秩序。”夜风掀起他手里的项目报告,页角在陈越的咖啡杯沿轻轻颤动,像蝴蝶试探着春天的温度。

    《Management   Science》的录用函到达那日,陈越特意绕道去了货运码头。黄昏的河面浮着油彩般的光斑,他看见那个穿红夹克的司机正按新路线行驶,卡车转弯时,后视镜上挂着的儿童画在夕阳中忽明忽暗。远处MIT的穹顶逐渐亮起灯火,如同无数刚找到锚点的优化函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