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7 (第2/3页)
臣就叫到了太极殿议事。大臣瞬间分两派,一派建议等御史中丞回书信,确定荆州当地情况,第二派则是完全不相信典签官所言——或者说怀疑很多有注水的诽谤。刘典签也是个有血性的,表示宁愿一死以示清白,说他出身卑鄙,性情粗鄙,才学普通他都能忍,说他不忠君爱国,有意挑拨皇室关系,那他一百个不认啊。一头就往太极殿的柱子上撞过去了,好在直阁将军眼明手快,把人给救下来了,就这样也磕的头破血流。这一撞,当场三分之一的朝臣就倒戈了。永平帝当即派下圣旨调临川王进京,此次便不是御史中丞亲身上路,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圣旨上门。可是等这回信却等了又是半个月,直到进了腊月了,荆州那边才有奏折送上朝廷,临川王病了。病了,就赶不了路,上不了朝廷了。直接给拒了。永平帝这一回彻底怒了,如果说之前还只有大半相信了刘典签,那现在他就是信实了。要不然,临川王又怎么会惧上朝廷,托病不出?什么生病,他是不信的。就这么巧,让他上朝康来他就病了?与此同时御史中丞严栋一直没有传回消息,也是横在永平帝心里过不去的一个疙瘩。严栋此人一向精明强干,不可能办事这么不着四六,一走三四个月连个消息都没有,只怕不是倒戈了临川王,就是凶多吉少死于非命了。第842章忍不了派兵,朝臣们是不同意的,才天下太平没一年来的时间,大梁经不起再打仗了。局面的当然不是说打不起,就怕万一引起连锁反应,之前作孽死灰复燃,天下大乱那就顶不住了。可不派兵,朝臣的颜面又何存?如果以后镇守一方的皇室也好,刺史也好,各自拥兵自重,有样学样都不拿朝廷,不拿他这个皇帝当回事,那……叫他这皇帝怎么办?临川王病了,不来,那就叫他嫡长子来!朝中还是有向着永平帝声音的,朝廷的面子不能就这么让人给卷了啊。别管武将是如何群情汹涌,文臣们还是主和不主战的,永平帝嘛……表示听取大家伙的意见,那就先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