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7 (第1/3页)
十二月初,二房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萧皇后自打嫡子死了,在椒房殿静养了两个多月,终于出来见人,执掌六宫。反观太皇太后缠绵病榻几个月,身子就越发的不好了。宫里宫外都在猜测太皇太后究竟能不能挺过这个新年,永平帝私下里已经叫下面准备太皇太后的后事了。建康城还是那个建康城,没有因为缺了谁死了谁而有任何的改变。太阳东升西落,总有新闻更新旧闻,该过的日子还是照常过。唯一令永平帝心烦的也就是宣城长公主带回来的那个秦二丫,不能不管,那县令也是太无法无天了。在听完宣城长公主与他说完,就派了御史台中丞严栋过去催促并监督临川王把涉事县令查实法办。结果,严栋走没半个月,被派往荆州的典签官回建康复命,当着永平帝的面直言临川王有不臣多心,多次当着下属的面批判皇帝。并且借着著书立传,多有侮辱先皇以及今上之言语。永平帝听后都懵了,本想着该杀的都杀了,不该杀的也就几个小的,临川王年纪虽大,但一向循规蹈矩还算听话,哪怕在诸王叛乱之际,也没有同流合污,对临川王他是信任的。结果,怎么就有了这么一出?典签官痛哭流涕,在荆州临川王地盘上,他也不敢起刺,各种伏低做小,要不然用他的话说能不能出了荆州都是两说。一切都是为了大梁,一切都是为了皇帝,反正花式表忠心。大梁制度,每个外出镇守地方的皇子、大员,朝廷都会派名寒门出身的典签官前往。小的皇子,不具备办事能力的时候,典签官可以帮忙处理政务,但皇子大了,或者镇关的是朝中大员,那这些典签官便是眼线,皇帝放到他们身边明目张胆的眼线。一种监察制度。所有典签官都是寒门出身,这也决定了他们与监守的阶级对立,于皇帝是极为有利的。一般来讲,典签官三年一回中央朝廷,平日只需记录,往朝廷上报。这位刘姓典签官算算日子还有小半年的时间,这么早提前就回来,用他的话说,是看到了临川王的不臣之心。提前卷铺盖走人,连招呼都没打,偷偷摸摸从荆州跑回来的。永平帝怒火中烧,把朝中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