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49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98 (第2/3页)

/br>


    青年看着被经鼓励后恢复了精神的伙伴们如此想道。他扭头看了眼热闹的街市于心中无声而叹,觉得心口沉甸感愈加深沉。



    秋收这件事本来是和吕家人没有关系的,但是之前吕夫人为了避免大量粮食停留在身边造成的麻烦将之换成地契之后……秋收就和吕家有关了。



    吕夫人买的地不多,这些土地还不是一整块田地,管理上较为麻烦。但也正因如此吕夫人才能用较为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些。



    和别国的井田制不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已经保证了农民持有私人土地的权益,因此,秦国是华夏大地上第一个跨入小农经济的国家。



    小农经济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稳定,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一块可以让他们扎根的土地他们就不容易生出作乱的心思。而为了保障这一点,也催生出了一整套在战国诸国之间能够称得上先进的土地转让管理机制以及保障手段,其中就包括土地实际价值的勘测手段、产量的计算,并且在土地转让时候需要到类似于后世“公证处”的地方由第三方进行鉴定的规则。



    之所以有这般严谨的转让规定,实则是因为秦国有土地产量减少便要问责的法令,所以对于买方来说,后世买到一块以劣充好的土地也就是亏本,而在秦国则是一个不好就要治罪的。



    吕夫人在买地的时候土地里还种有粮食,在交易时候另外还有备案说好这批粮食的归属,九成归于原主,一成归吕夫人所有,所以吕家人这几天都要在田地上游走,看看要怎么处理这些土地。



    按照秦国的种植习惯,在秋收之后土地上便基本是空着,就算要种也是只是种植蔬菜,这是为了让土地有足够的时间休养,避免耽误来年的春耕。



    在种田一事上吕夫人完全相信吕安的判断,吕小安在地上转了几圈后就决定今年什么都不动,跟着大家一样种些蔬菜就好。这个决定反倒令吕夫人有些意外。



    “不种水稻吗?”吕夫人问自己儿子。在卫国时候,吕家就种植了不少水稻,而根据此前传来的消息,在卫国良田种植的水稻产量和原先种植的粟米产量基本打平,但是水稻的价格和粟米的价格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虽然产量差不多,但收益却高了数倍。若就利润而言,自是种植水稻更为划算。



    但是吕安却拒绝了,理由非常的不吕安,“阿母,我觉得做人还是要低调一些。”



    吕小安在竹简上写下了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