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98 (第1/3页)
认了这些诸侯国王的合法身份罢了。 既然他们可以由“公”称“王”,难道手下的贵族没有同样的想法吗?若是没有的话,晋国就不会被韩魏赵三家瓜分,齐国就不会被田氏所取代了。 上有行,下必效,不外乎如此。 所以,这些国内的贵族最恐惧的是什么?一者,是削权。二者,就是削去子孙未来的传承。 如果传承断了,那么怎么可能还有希望像如今的那些诸侯国王一样成为下一个“王”呢?一个家族要在一地扎根,靠着一代人的寿命是完成不了的,必须子子孙孙全数传承下去,但秦国的制度便是在打断这种可能。 爵位只能从战场上获得,谁能保证一个家族每一代都能出一个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人?战场这种东西,除了实力之外就是最讲运气的地方。就算你武学滔天,用兵如神,但是可能一支被风吹歪了的流矢就能夺走你的性命。 秦国百年之间能够靠着军功传承三代的家族不过一二家,就连如今的名将白起,他的子嗣不是也折在了战场之上? 军功授爵这一制度的偶然性太强,简直就是家族代代传承的粉碎机,对于贵族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如果他们有谁建议国君学习秦国,那么国君开口应允的时候就是那些贵族起兵造反的那一天。 而就算国君做足了万全准备,压下了贵族的反抗,那吴起的下场就是这些谏言者的前车之鉴。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敢以自己的人头去荐,但是国君……可安敢听? 如今最强的六国,无一国国君敢,因为如今六国中与其说是王的天下,不如说是王和贵族的天下。 百年前,他们错过了那次机会,现在便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国在商君之策的庇护下斩去负累轻松撒腿狂奔,而他们,身上的沉疴却是愈加沉重。 “莫要气馁。”一青年深深吸了一口气,安慰身周为了同一理想离开家乡的伙伴们,“诸位莫要忘记我们是为何才开始游学?就,就算秦之制再好,不适合就是不适合。但是吾等可以想办法取其精华,将之改造成国人可以接受的政策啊。” “多听,多看,慎思,笃行。”他勾起了一抹笑,“终有一日,我们会找到可以走的路。” ——只盼望那时……还能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将这条路走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