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8 (第2/3页)
br>唯有赵祯自己最为清楚,面对秦州突然爆发的战事,自己比起不知所措的慌乱,更多充斥在心里的,是深深的懊恼和后悔。——小夫子。赵祯眼底一片空茫。他自是清楚,秦州守兵满打满算不过六千,城墙亦是久久未经修缮。面对由奸猾狡诈、残忍暴虐的李立遵亲自率领的那三万早有准备的吐蕃精锐,又能抵挡上多久呢?他不敢想。尽管小夫子不久前还踌躇满志地递上奏疏,上陈策十数条,他也痛快地予以了批示……但这才过去多长时日?纵使小夫子有三头六臂,苦于人手匮乏,也难做出什么成效来。以小夫子看似温和柔韧,实质刚烈的品性,也绝无丢下百姓、弃城而逃的可能,定要血战到底。赵祯心头涌出一阵阵尖锐的刺痛,浓重的懊悔,让他口中一片发苦。若不是他为护住姐姐,才顾不得小夫子,不得不顺着爹爹的坚持,将沙场老将曹玮召回颐养天年,再将从未经过战火的小夫子派去镇守边陲……李立遵怕打开始就不敢轻举妄动,自然也就不会有今日横祸了。若是在爹爹得了邪症、起身不得,无法理政后,他不曾顾虑重重,最后决定等个一两年做缓冲,而是当即将小夫子召回的话……也不会有今日之痛。他的安静和不表态,落在急脾气的寇准眼里,就成了懦弱和迟疑了。莫不是太子文弱,被区区吐蕃吓傻了,要放弃秦州不成?单是这个猜测,就让寇准吓得一身冷汗。他素来是请缨出战的头一人,见太子半晌不做声,任由底下闹成一团,不免急得满头大汗。他憋了一阵,实在憋不住了,顾不得自己已非三辅之一,而仅是枢密副使的身份,紧拧眉头向前大迈一步,中气十足地提醒赵祯道:“——兵贵神速,眼下秦州告急,恳请殿下即刻向临近郡县抽兵调将,驰援秦州!”晏殊亦挺身出列,扬声附和:“倘若秦州城破,后果不堪设想。现战况火急,还请殿下速速增兵!”赵祯被这两声近乎是喊出来的大嗓门惹得一愣,很快回神,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驰援,当然是要驰援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