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56 (第3/3页)
派上了探路石的小用场!李立遵着实不甘心。按他推算,即便是他行军途中走漏了消息,才叫宋军有所准备。但只有短短几天,哪怕那文人是诸葛孔明在世,也不可能来一出草船借箭的把戏,叫秦州脱胎换骨。箭势密集如雨,固然可怖,但可怜巴巴的只拥有六千军士的小小秦州,能有多大的底子,能经得起这样庞大的耗费?把有限的箭矢使得这般凶猛,也可能证明是他们乱了阵脚下的混乱抵抗。若真是如此,他的撤退,岂不成了惧战的窝囊,或是被唬住的愚蠢了吗?——不仅赔了千余兵士,伤了士气,还给了城中守军喘息的时间。李立遵深吸口气。眼睁睁地看着人马在箭雨下痛苦哀嚎,一波波地倒下,他的确心如刀割。但……他狠心一咬牙,还是决定赌一把。李立遵一边心里滴血,一边焦躁地等待着箭势转弱、宋军露出颓势时,城墙上的陆辞应景地披着一身战袍,也在专心观战。他之所以不去插手军尉们的指挥调度,不仅是信任由曹玮亲手练出的这支劲武,也不止是自信于自己亲手监督、才不复陈败的军械。而纯粹是太过清楚,自己身为秦州权力最高的指挥官,在行兵打仗上却是个绝对的外行人。与其指手画脚,纸上谈兵,叫军尉们束手束脚,还不如一开始就痛快站到一边,让他们尽情发挥。陆辞这份明确的信任,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瞧得出来。以李超为首的一干将领,嘴上虽不说,心里却是既感动,又敬佩的。尤其陆辞的退让背后,可不是寻常文官那贪生怕死、摆脱责任的畏战。而恰恰相反,是一早就猜透了吐蕃那边的心思,还不顾一些幕职官的劝阻,始终如一的积极备战。众所周知的是,撇开这份难能可贵的放权不说,新知州虽未似曹将军那样亲自上场,威武震天,实际上发挥的作用,却丝毫不弱于曹将军的。将士们身上所穿的结实簇新的甲胄,箭囊里充足的箭枝,被工匠耐心修缮过的兵器,还有不久前研制出来、还没真正使用过新军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