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6 (第2/3页)
吐蕃骑兵再勇不惧死,也本能地迟疑了一瞬。宋军可不会放过他们片刻的迟疑,当即又带领着城头上的兵士,再次对底下敌兵发出了密集可怖的箭雨。不过李立遵对扬名立威势在必得,能在吐蕃当权多年,显然这会儿脑子不甚清醒,也不可能是会以卵击石的草包。他对大宋敢‘先礼后兵’,就是因为摸清楚了宋军外强中干的本质,打心底地瞧不起他们。连威名远扬的老将曹玮,因手底下只有那少得可怜的六千兵士,都不被他放在眼里。曹玮再厉害,在他兵马五倍于对方的时候,难道还能翻天?李立遵铁了心要攻打秦州,正在秘密备军时,又得了个天大喜讯。曹玮收拾包袱滚蛋了,取代他知秦州的,居然是乳臭未干,又弱不禁风的文臣!如此天赐良机,李立遵要肯放过,那就不可能坐的上今日的位子了。在仿佛无穷无尽的箭雨中,吐蕃军的冲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阻碍。他们身上虽也穿着防护的甲胄,但脖颈等要害处,却是防不住的。宋军中虽然就狄青和李超有那百步穿杨的准头,但在陆辞的鼓励和奖赏制度下,原本只持长兵的步卒们也被勾动心思,主动学起了弓射。这会儿离得近,人又多,射出去后汇成乌压压的一片,哪怕无需准头,也能将人扎成无数个窟窿。李立遵亲自坐镇中军,虽隔得远,但此起彼伏的惨叫,和推行不动的军势,还是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妙。按他原先的算盘,自己不惜一路秘行军来,按理该能成功打秦州一个措手不及的。怎么会这般惨烈?李立遵拧紧眉头。哪怕是新知州因爱惜性命,望风而逃,也比这副仿佛早有防备、以逸待劳的从容,要可信的多啊。他痛下血本,把三万完全效忠自己的精锐骑兵带出来,是对秦州志在必得,可没做过开局就损失这么多人马的准备。是撤还是不撤?李立遵内心煎熬。开局已是不利了,此时撤回,就只损失千余人马,可派出斥候,探听情况后,再作打算。但撤回也意味着,自己这宝贵的千余骑兵,就这么白白葬送了,顶多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