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_汴京生活日志 第1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汴京生活日志 第121节 (第6/6页)

,在家绣花也带着,在教养闺女方面没用武之地的遗憾,刚好被小锦娘填满了。

    如此一来二去,秦家父女三人在沈家也就住得越发安稳自在了。

    有了秦举人这位“家庭教师”,大弟二弟放假回家休息也没有那么轻松了,秦老师总是热心肠的帮他们考校功课,一来二去也跟林举人相熟起来。

    两人都算出身寒门、耕读传家,比起官宦子弟的秦郁松,也更有共同语言,兼之林举人也认为秦举人学问在自己之上,在其独子林辰松准备考举人的关键时刻,免不了请秦举人多多指点。

    为了方便听秦老师补课,林公子还在沈丽姝家小住过两月,总算让沈家旺和沈徐氏逮着机会还人情了。

    不过那是后话了。

    秦举人一家在沈家住得自在,外放的秦叔叔也总算安顿得差不得,差人送回京的信和土仪少不得有他们家两份,两边算是恢复了联系,来往信件不断,一时间气氛更是热烈融洽。

     

    而随着秦叔叔的外放,齐叔叔也迎来了他哥高升的好消息。

    这回齐大人目标更远大,换了个较偏远贫穷的州府准备好好做政绩,同时还不忘托关系给幼弟谋到个主簿的好差事。

    主簿虽然也是微末小官,但跟孔目押司之流有本质区别,那就是主簿是官,在它之下都是小吏。

    官吏之间是如何的天差地别,沈丽姝这些家属的感受再深刻不过了。

    京城六部的主簿已经是不入流,在州府县衙里头就更是无足轻重,却也因此有了可操作性,县令县丞这些官职需朝廷任命,举人以下根本没有争取的机会,但主簿可以,只要疏通了关系,顶着个读书人的名头,哪怕身上全无功名照样可以胜任,并且手续合理合法。

    这里头的潜规则中央未必不知,但没人在意,因为主簿名义上也是官,有了晋升渠道,但人人都知道,想要在这个位置往上爬,重新捡起书本参加科举搞不好还快些。

    主簿这个官基本上就是干到退休的,只能说聊胜于无了。

    这也是齐孔目直到他哥升职加薪才有机会的原因。

    其实以他家的财力,想运作这个身份并不难,可齐家在汴京城待得好好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大可不必为了个身份跑偏远州县去。

    而这一次,齐大人给他找了个汴京周边的县城,那里算不得多么富裕,可是离家近啊,骑快马一天内便能来回,也不耽误齐叔叔隔三差五回家打理产业、孝敬老母。

    这种一举多得的好岗位,当然不止齐家盯上,京城有点钱财的人家都想要,齐大人也是谋划了近三年才落实,齐叔叔于是欢欢喜喜的走马上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