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6章 改换门庭 (第2/4页)
又想到要把妻子儿女一起带走,可那三十余个妾室却不好安排,真要抛弃她们不成? 还有家产万贯与良田万顷,怕是带不走…… 因此又有些迟疑。 往后若能继续效忠大元,这半个太原城至少还都是他的财产,到了李瑕那却只能过清贫日子。 能不叛投还是不愿叛投的。 可惜忽必烈已然见疑。 一会这样,一会那样,郝天益看起来很优柔寡断。 但若换作旁人,这种时候哪有什么理智?有几人舍得抛弃两辈人挣下的荣华富贵,重头再来? 只怕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还是跪在忽必烈面前、恳请他继续信任。 优柔寡断的郝天益心里反复斗争之后,咬牙做出了决定,其实已超出正常人的反应。便连那几个最了解他的弟弟,怕也不觉得他真能抛得下太原。 也许忽必烈若再给他些时间想想会有不同,也许真正促他下定决心的,反而是他那几个弟弟。 “父亲年幼被掳掠,不得已而附蒙。今汉道已昌,该拨乱反正了。我汉家大好男儿,岂可再屈身侍于胡虏?!” …… 下了决心,便是考虑具体如何做了。 郝天益铺开太原城的地图,才开始思量,眼神忽然凝滞住。 灭金以来,山西已成蒙古腹地,三十年来未有战乱。 太原路名义上养兵两万,其实只有不到八千人,作为应付大汗征召之用。 其中千余最精锐的兵马已随他到延安,被李瑕俘虏了;韩城一战,随郝仲威损失了五千人,残部被史天泽收拢。 剩下的兵马,郝天益不确定自己能否指挥得动。 之前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勇猛,不坠父亲的赫赫威名。 可仔细一想,平生除了些顺风顺水的小仗,唯一的成名之战……便是在延安被俘了。 还有多少将士愿意追随这样一位败军之将? 哪怕余下的不到两千人真愿意叛乱,可太原离关中一千里,中间全是大大小小的世侯,根本不可能得到李瑕的兵力支援。 守城守不住,一路杀到关中更不可能。 事实上,太原的兵马根本就不可能愿意抛妻弃子、背井离乡追随他去投奔李瑕。 郝天益知道,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