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四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 (第4/6页)
是在完成小农经济蜕变,是在提高大明自由民的数量,实现大明大规模自由雇用。 就大明朝堂上下这些士大夫们,连个封建王朝最简单、最基本的人头税都整不明白,朝廷国帑内帑,压根就没有四差银这笔钱入账,指望他们搞朱祁玉所说的花活,的确是难为他们了。 姚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他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姚夔第一次感觉到,无能居然也能是一种美德的荒诞。 朱祁玉看了一圈,群臣们都抬起了头,才继续说道:“第二个问题,讨论土地的时候,往往低估了土地作为当下最大、最多的生产资料,所产生的利润。” “因为自废井田、开阡陌、废奴的土地私有之后,中原的百姓,从始至终都面临着三座大山,谷租、藁税、乡部私求,而错误的认为城内就理所应当的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更高的劳动报酬,乡野就理所当然的是贫穷的、落后的、穷乡僻壤的。” “事实上大明农庄法之下的农户,以较为贫瘠的人多地狭的关中而言,一年所得大抵在十四银左右,而一个非熟练工匠在城池内,比如学徒、比如装卸,一年所得不过十银左右。” 沉翼眨着眼呆愣呆愣的看着皇帝,满是疑惑的说道:“嗯?” 朱祁玉看着沉翼迷茫的眼神,正在思考,如何解释自然力产生超额利润这个现象,是一种违反常识和思维的现象,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那需要长篇累牍的去阐述其中的原理。 于谦翻动着自己的备忘录,拿出了一份关于农庄法的奏疏,撕下来一页,递给了沉翼说道:“陛下说的是真的,计省所辖的劳保局,城内非熟练工匠的一年所得,沉尚书知之甚详,那这一份便是农庄法农户收益,其实…只是大明以前的农户穷。” “百姓们肯生孩子,生了孩子还能给他们置办一双鞋,这还是朝廷藁税高悬之下的农庄法农户所得。” “当生产者劳动时间低于再生产他们自己所需的劳动时间时,生产者的资财,理应是最多的。” 劳动者负责生产,生产者拥有最多的资财,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吗?但并非如此,农户穷,农户苦,不是他们生产的不够多,不是他们不努力,更不是他们不肯下力气,而是制度设计之下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于谦之所以撕下一页也不肯给沉翼看其他的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