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身在何处人不知 (第2/4页)
个四不像的东西来,王阳明是借此入道了,可是别人却很难顺着他的这条道走下去。 “阳明心学虽有些接近禅学的地方,本质还是不大一样,一者是出世之学,另一者是入世之学,怎么会没有区别?虽然许多证悟的方法很是相近,但趋近的终点却是不同。” 陈慕沙又跟他讲解了许多阳明心学和禅学的公案对比,况且还是感觉云里雾里的,不是他不聪明,而是这种事不是靠聪明就能解决的,光是绕来绕去的,就能把人的脑袋弄炸了。 陈慕沙看着他一脸苦恼的样子,笑了:“所以我从来不催你探讨理学,你年纪还小,不到探讨理学的时候。太早涉足理学,容易挫伤人的锐气与朝气,总要到而立之年再来探究不迟。另外,你天天静坐,这其实就是领悟心学、理学和禅学最好的方法,很可能这三者还没有你的静坐法门高明呢。” “这怎么可能,我那不过是调心养生的低浅功夫。”况且真心道。 “你以为养生就那么简单吗?小者养自身,大者可养众生,最后可养天下,这不正是心学入世之宗旨吗?”陈慕沙慨然道。 “哦,这……” 况且倒是从来没这样想过,经老师这么一点拨,似有感悟,却还是觉得太过奥妙。 养众生怎么样? 对了,就是给人治病,把所有人的疾病治好,这不就是养众生吗? 然而何谓养天下? 他向陈慕沙问了这个问题。 “等你到了养众生而自如的境界,自然就能明白养天下的道理。” 陈慕沙并没有正面解答,心学这种东西和佛学、禅学一样,他人只能给你指明道路,却无法告诉你终极答案。不是吝啬,而是每个人最后悟得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一个人悟出的未必就是另一个人悟出的,哪怕是一样的道,也会以不同的方式显现。 有人在地里锄地时忽然悟道,有人脚被门挤住了而悟道,还有人在街上听青楼女子唱曲儿而悟道的呢。由此可见,人人悟道的途径都不一样,悟得的道却都是一样的,那究竟是什么,没人能说明白。 道可道,非常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