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60度上的油桐花香_第一章-Prelude:從台中出發的那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Prelude:從台中出發的那天 (第7/13页)

,但混血兒的臉蛋有時也讓她困擾。

    最常發生的誤會就是,每此她走進夜市的攤位,店員們一見她的臉就用英文開口:

    「Hello,   what   do   you   want?」或是「Where   are   you   from?   You   like   Taiwan?」之類的問題。

    然後她總會淡淡回一句中文:「我要一份蚵仔煎跟臭豆腐,幫我加辣喔,謝謝。」

    瞬間讓對方語言錯亂,直呼:「欸妳中文也太好了吧!」

    雖然奕可從小就沒有媽媽陪在身邊,但爸爸花了很多心思陪伴她,盡力給她一個自由開放的成長環境,

    讓她可以盡情探索、學習。他也從不限制她走音樂這條路,甚至還有點開心女兒能夠走上爵士樂的路,

    某種程度上算是實現她老爸的音樂夢?

    雖然如此,老江還是跟一般台灣父母一樣,擔心孩子學了音樂之後難找工作,所以習慣把她帶在身邊學按摩,

    總說:「要是念音樂沒飯吃的話,起碼手上有點技術不會餓死。」

    也許就是從小看著爸爸替人按摩、接待客人,耳濡目染之下,她很早就學會怎麼跟人打交道。

    按摩店裡的師傅們總說她嘴很利、又懂分寸,是個懂事又討喜的孩子。

    那樣的環境,也慢慢塑造了她不拘小節、隨性自在的性格。

    雖然有時看似吊兒啷噹,但凡是她真的在乎的事,她就會認真到讓人意外。

    譬如音樂、譬如朋友,還有……譬如母親的看法。

    她從不說出口,但在心裡,她一直都希望有那麼一天,能從那個總是保持距離的母親口中,聽到一句肯定。

    而奕可的名字,也是從媽媽的母語中來的。她的挪威名字是「Jannicke」(音譯:雅妮可),

    當時Ingrid堅持希望中文名也能保有那個音節與意義。於是他們中文就用了「奕可」這個名字,

    一方面是音譯,一方面也寓意「光輝可愛」,兩人都很喜歡。

    可惜奕可的挪威文卻出奇地破,挪威文那些靠喉嚨發音的音節她始終學不起來,

    除了小時候每年暑假飛去挪威外,上國中後就幾乎沒再回去,與媽媽的對話幾乎靠英文。

    由於父母親都喜歡爵士樂,從小耳濡目染的她,對爵士樂的喜愛幾乎是與生俱來。

    即使母親離開後,她仍會在家偷偷翻聽那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