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尽江南百万兵【1v1 元末明初】_浩然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浩然气 (第4/5页)

不屈说成“不知变通”,一群得势小人而已,他们又知道什么?

    当年,师杭的曾祖父师维桢曾亲历崖山之战。那一战是整个南宋朝廷的绝唱,陆丞相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一齐赴海殉国。据说第二日,海上的浮尸一眼望不到尽头。

    师维桢见此惨状,既为宋军之悲壮叹服,又为元军之残暴愤慨,自后避世不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与其说他是不忍见一代王朝穷途末路直至覆灭,倒不如说是不忍见天下万民因连年战乱而流离失所。

    百年来,师维桢及其子孙创办书院、教习儒生、著书立说,却始终不理仕途。直到师伯彦这一代,元廷渐生动荡,乱世之象再出。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师伯彦同父兄坦言,力排众议,终于走上了为官之路。这些年来,有不少汉人仇视师伯彦,认为他向元人折腰,风骨尽失,辱没了师家门楣。可师伯彦却毫不在意。

    他对妻女说,这个官不是为自己做的,更不是为朝廷做的,而是为了使天下早归太平。他在一处,便会竭力护佑一方水土、教化一方百姓。

    师杭蜷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细弱的肩膀微微颤抖,却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她不明白,这世上的贪官污吏凭什么都能留得性命,偏偏那些一心为民的好官只有死路可走?

    为何一定要打仗?为何一定要争权?

    她真的不明白。

    熊熊火光中,众人抱着鲜美的肉块狼吞虎咽,唯独丁顺面色沉凝,思绪飘远。论惨烈,去岁攻打金陵城的那一仗更胜今日。最后关头百司溃逃,唯有南台御史福信据胡床独坐凤凰台下,临危不惧。

    有人劝他离去,他却说:“吾为国家重臣,城存则生,城破则死,尚安往哉!”

    最终,福信得偿所愿,死于乱箭之下。

    那日的情形与今日极像,可福信是唐兀人,他忠于元廷理所应当。那师伯彦呢?

    丁顺没读过什么书,并不尊崇诗书礼义那一套。况且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再慈软的心都被鲜血浸透了,谈何悲悯?然而,望着师伯彦与其夫人各执一柄鸳鸯剑,悲歌之后血洒南谯楼的那一幕,连丁顺亦不禁动容。

    哀哉,壮哉,难怪孟将军要亲自为他二人收敛尸骨。

    一番风卷残云罢了,外头雨势渐大。他们的甲胄虽能御寒,却没人想和衣而睡。孙镇佑抹了抹嘴上的油渍,率先站起身道:“这户人走时也不至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