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一夜,耶穌閉上了眼》 (第2/3页)
過往,但它依舊座無虛席,憑藉著聖徒們的虔誠和修女們的悉心維護。 自他們的母親在那場大饑荒死去之後,他們的父親從此遠赴格拉斯哥工作,留下姐弟二人倚靠在長滿青苔的石牆共存,修道院的修女聽聞此事之後,便會向年幼的莫琳和塔伊格送來糧食和衣物,也會讓年幼的他們跟著修道院的姐妹們一起研讀聖經,陪伴他們度過每個四季和節日。也因為這樣無私的撫育之下,讓莫琳逐漸立下誓言——成為修女,成為走遍這世間的祈禱者。而塔伊格,則與其他孩童截然不同。當其他男孩在草地揮舞棍棒扮演英軍和義軍的戲碼時,塔伊格的視線總是停駐在瓦屋的影子、秋日的落葉,或是姐姐脫下手套之後,那光裸、纖細的手指。他的畫冊總是泛著黃,但那筆尖所留下的雛形卻乾淨、鋒利,曾有一位在教堂拜訪的藝術家無意瞥見他的畫,低聲讚嘆:「這孩子並非在描繪,而是在沉默裡禱告」。 在莫琳持續虔誠地低唸聖名,還有塔伊格不斷描繪她身影的日子裡,歲月如同河流般,悄無聲息地流逝,他們就這樣,在聖母和聖子的注視下,陪伴彼此走過十年。 來自格拉斯哥寄來的信件總是稀疏,父親的字跡是如此地潦草,如夜晚在火光之下盤旋的黑蛾——匆促、焦慮,又找不到歸途。信中總是寫滿了對他們的愧對和自責。而那些裝滿銀幣的袋子,顯然早已被翻找過,留給他們的,充滿了污漬與疲乏的氣息,是虛偽的施捨,甚至連一句祝福都算不上。當莫琳看著手中圓潤、帶著涼意的銀幣,她的內心還是會泛起一陣歡喜的,但她也明白:十枚銀幣,又能換來什麼呢?他們本來能擁有更多的——他們明明能過上不愁吃穿、無憂無慮的日子。 這些年來的清貧拖慢他們生理上的發育:莫琳的初潮比同年齡的女孩要來得晚,塔伊格到了十四歲依舊只有五呎四寸。她如此痛恨這些無恥的竊盜者,他們偷走的不光是父親的血汗錢,而是他們將近十年完整的童年。童話故事從未落在他們身上,本就屬於姊弟倆的幸福歲月,就這麼被無聲地被撕裂、被踐踏,只留下了再也無法拼湊完整的破碎悲劇。 *** 又是一段沉寂之後的片刻,格伊塔突然停下作畫的動作,「姐姐,」他低聲輕喚,將神思游離的莫琳喚回了現實,她迅速地望向塔伊格的方向,試圖掩蓋自己的恍惚,卻看見畫冊上的自己早已被勾勒地惟妙惟肖,唯獨身體的部分卻僅僅是草率的輪廓。 她和塔伊格並不是沒有見過彼此裸露的模樣——這些場景早就留在懵懂無知的童年裡。然而,在遲來的青春期悄無聲息地降臨在他們身上,一切都如同啞了聲的禱告變了調。當莫琳望向鏡中的自己:她開始在意自己逐漸腫脹的胸脯,它們隨著時間變得更加地圓潤和飽滿,白皙的皮膚變得比過往還來得細緻,甚至是透露著香甜的氣息,如同伊甸園中的禁果。身為神的兒女,卻擁有一副隨時挑起慾望的胴體,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