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政治动物 2016 (第2/5页)
艺晚会》,冯晨夏是这个晚会的主要策划者和“导演”之一。随后,还要和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谈社会调查事宜。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冯晨夏就上网查了中都大学社会活动信息。 中都大学有着悠久的,呃,学生运动历史,并以此为傲。 当然,现在不让也不敢让学生搞这些,不过社会实践一直是中都大学特别强调也特别支持的。学校不仅有专门的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还对学校支持并备案的社会调查,提供数额不等的津贴。 开学后,和入党申请书一同交上去的,还有一份《在国庆中秋假期举办一年级法学院新生社会调查的建议》。冯晨夏为了这个《建议》,很花了一点心思。 冯晨夏对张凌歌说自己后悔没有报考华清大学并非谦辞,她的确有点后悔。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就开始研究中都大学历史。这个学校确实出了不少名人,也确实引领了很多潮流风向,特别是社会、政治风向。可惜,中都大学出的最多的是“狷介狂徒”和“异议者”,而非“执政”人士——想正儿八经地当官,最佳路径是在华清学个工科,之后留校搞团委工作…… 当然,这个最佳路径其实也不好走,如果上面没有人提携,连一半都走不到就会掉队。所以和平时期当官和战争时期也没有太大区别,站对队是最重要的。 可惜,冯晨夏身为女性,就已经是站错队了。 国内为数不多的女性高官的简历,冯晨夏也研究得很透彻。 不管有没有后台,女性担任各级正职的都很少,能一路副职升到副国级已是殊见!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边缘部门多、主干线少是女性干部的特点。有些地方干脆将上级强调的“各级领导班子至少要有一个女干部”理解为“班子中只要有一个女干部就可以了”,而这个女干部,也大多是做妇女工作的。 冯晨夏从来不以女性身份自卑,当然,她也不是个“女权主义者”,至少现在她还不是。她研究这些东西,其实是在“寻路”。 女性干部晋升渠道狭窄,女性职位很少……冯晨夏明白,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竞争,必须在女性内部展开。 冯晨夏想起以前看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