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纽约客(8)如我所是(As I Am) (第12/13页)
不! 他不能让这念头生根发芽。他得杀死心底那毫无逻辑、混乱无序的期待。即便她是对的,她也必须是错的。 否则他过去三十年的人生,还有甚么意义? 够了。是时候了。她该被碾碎,该被撕裂,该被现实彻底吞噬销毁了。何必去区分什么“应然”和“实然”?——“实然”,就等于“应然”——现实如此,就代表理应如此。 他漠然望着她,灰眸冷得彻底。 “You want too much, sweetheart.”(你太贪心了,宝宝。) —————————————— 妇女节快乐! 尾注 我今天才知道,料酒原来是真的酒,而且有12度呢!哈哈哈!好神奇! 我必须向读者坦诚,Sterling这个人物是我认识的几个人的合体。其中一个是我的某一任前男友。我当时23,比较年少幼稚,他大我6岁半,一切总是淡淡的,很温和耐心,easy-going,得体的幽默,话不多,教养很好,比大多数美国人更绅士(这点上英国人做的更好),但实际上(像很多白人男性一样)让人觉得很难“读懂”(read),相处久了,有了亲密关系,在公共场合秀恩爱都可以,但你依然不知道他真正在想什么,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一开始以为是年龄差的问题,只要时间一久就好了,直到第二年,有一次在沙滩上,我说了句关于川普的比较刻薄的俏皮话(这是川普第一次任期当中),他先是忍不住大笑了(其实我看他跟他朋友们在一起时也会大笑,但那总是有控制的,甚至让你感觉是有预谋的、符合场合氛围的,而不是出乎意料的),然后他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跟我说,“You know that boys in the U.S. are taught to not display any emotions growing up?”(你知道,美国的男孩子从小被教导不能展露出任何情绪?)我当时很费解,说,这多不健康呀,你要是想的话,只要不伤害别人,你展露感情就好了呀。他没再继续讨论。 他后来告诉我,他祖母去世的时候他七岁,葬礼时哭的很伤心,他父亲跟他说,如果要哭,回家里房间去哭,不许在客人面前哭。他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淡淡的,陈述事实,没有任何伤心、委屈、情绪。我当时就觉得,他需要的是心理医生,不是我。 他也告诉过我,他喜欢我,是因为我理性、冷静、懂得谈判、解决问题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