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摸虎鲸的手感,像摸一个实心的茄子 (第4/7页)
> “……我哥家的孩子,小时候,也让我们怕过。” 韶水音抬起头,有些意外。 “那时候不到一岁,医生说,他头顶那个……‘囟门’闭得太早了,得开刀。我们一大家子,谁都没经历过,听见要动脑袋的手术,都懵了。” 他话说得慢,不为了斟酌,而是让每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 “我嫂子……天天哭,眼睛都肿了。我哥也急,从来不说话的人,有天晚上我起来上厕所,看到他坐在客厅黑灯里,抱着孩子,不吭一声地流泪。” 公交车内光线昏黄,那一幕随着他叙述落入夜色里,像是城市之外另一段沉默的风景。 “后来孩子进了手术室。几个小时……我们坐在走廊,都没敢出声。” 他顿了顿,轻轻吸了一口气:“但孩子熬过来了。恢复也快。现在六岁了,蹦跶得比谁都凶,天天在我们家爬上爬下,还老学我哥说话。” 说到这儿,他转过脸,用后视镜扫了一眼韶水音。 她还红着眼,泪水没擦干,但神情安静下来,像一池刚刚平静的水。 温惊澜没有笑,只是轻轻收回视线,低声道: “……我不懂水獭的病,也不知道那只小家伙能不能好。” “但有的孩子……就是能熬过来的。” “她也可以。” 这不是“鼓励”。 而是在一场沉默的悲伤里,两个不善言辞的人,以自己的方式相信并共守着一个生命的可能。 车厢轻轻摇晃,像是夜色里一艘缓行的鲸鲨,载着他们两颗善良的心,驶向还不确定、但也许会出现的晨光。 韶水音怔了几秒,眼睛还是红的,但泪意已经渐渐褪去,像是被轻柔的潮水慢慢抚平。 他不懂科研,却能第一时间共情她对水獭的难过。 她完全没有想到,会从他嘴里听到那样的话——不是什么空泛的“都会过去”,也不是站在一边的“理性分析”。 那是一种真实到近乎沉默的体贴,从一个看起来笨拙、话不多的大人嘴里说出来,反而像被捧着递到她心口的温热手心。 就那样轻轻一贴,她的心就没那么疼了。 她吸了吸鼻子,声音还带着一点鼻音,却笑了一下,像是这场风雨里的水獭终于翻了个身,毛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