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业余爱好 (第3/3页)
了,不就是中文吗?就算是楔形字象形字玛雅字元首认识都只能作为某种寻常。但元首为什么会突然心血来潮要这些东西? 4. 徐峻摩挲了一下宣纸,缓缓卷起。 他出身不说是簪缨世家,至少也能说是书香门第,自然也是世代将族人的一手字看得很重,徐太史公对这位天资出众的孙子可以说是尽倾心血,他的幼年回忆中不乏须发皆白的老先生握着自己的手一笔一划教书法的情景。老爷子的身体很好,枯瘦的手掌像是竹节,仍然清隽有力,带着熨帖的温度,松松罩在幼童的手掌上。书房的阳光很好,竹影曳曳于褐木地板,书卷的气味浓重,也许是油墨,也许是纸卷,或许称不上好闻,但那是徐峻自小最熟悉的气味,熟悉得安心。墨汁是在砚台里一点点磨出的,他悬着腕,无名指关节抵着竹节,一点点挪动笔毫。 也许是时候捡起那会的习惯了。 5. 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穿着一身笔挺的制服,以一个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姿势研墨、铺纸,而后气定神闲地提起笔,缓缓运出横竖撇捺来。若是只看那宣纸上的字迹,恐怕没有哪个中国人会怀疑书写那人的国籍,偏偏镜头里明明白白地照出那人的侧脸,高鼻深目,线条硬朗,是个血统纯正得毋庸置疑的洋人,英俊得毫无瑕疵。 这画面应当违和极了,偏偏也没有,那人立在案前的身姿又全然契合古画中的翩翩君子、文人墨客,温润如玉、挺拔如竹。 当他收笔,上前观摩的华人记者都忍不住惊叹起来:“元首先生,您怎么会有如此出色的书法技艺?哪怕是在国内都很少见到这样纯熟的功底。” 徐峻凝视了那笔迹一会,筋骨形意,无一不缺,虽是丢了几年的本事,但好歹功底还在,就算是以前的祖父也能勉强满意,不至于丢了徐家的脸面。 他笑了笑,用字正腔圆的官话回答:“业余爱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