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年(一) (第2/3页)
的过往。 若想与过去和解,就不能继续留在这里。 那段时间,李旻开始认真考虑几年前沪市那所私立学校抛出的橄榄枝。高昂的薪资、丰厚的待遇,还有对她教学能力的高度认可——这些都曾让她心动过。可是,当时的她选择了妥协,因为她有丈夫的事业要考虑,有双方父母需要照顾,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另起炉灶”“重新开始”——这些早已被封存在心底多年的词句,突然间又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她开始问自己,是不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几天后,李旻终于决定和丈夫李海鹏谈谈。 “海鹏,有件事要商量。”李旻关上哗哗流水的水龙头,蒸腾的热气在她眼镜片上蒙了层雾。两个女儿卧室的门缝里漏出英语听力练习的机械女声。 李海鹏从手机屏幕抬眼,汤勺在凉透的冬瓜排骨汤里划出一道弧线:“你说。” “沪市实验学校又来邀请,聘书条件比三年前更优渥。”她将沾着洗洁精泡沫的聘书复印件推过餐桌,“基础年薪是现在的五倍,解决孩子学籍,高考压力也比星城...” 李海鹏皱起了眉头,放下手机,“又提这个?我一时半会肯定动不了,父母也都在这里,你一个人带着孩子过去怎么行?” “这些我都考虑过了。”李旻已经预料到他会这样回答,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些许急切,“妈答应跟我过去陪读,你不用现在就调动,可以慢慢规划。” “旻旻,”李海鹏转过身,语气依然温和,但没有松动的迹象,“我现在是总工程师,积攒下来的资历、人脉资源,换一个地方就意味着重新开始,这些年努力全都白费了。” 李旻看着他,心里有些无力,她能理解丈夫的职业考虑,但这种似曾相识的局面让她感到窒息。“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呢?现在星城各高中卷到学生经常刷题刷到半夜一两点。” 李海鹏松了松领带,这个动作让李旻想起他评高工职称答辩时的模样:“教育投资要看长远效益,现在吃点苦...” “吃苦和透支是两回事!”她打断他,发现丈夫衬衫第二颗纽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