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56 (第2/3页)
,老百姓就能衣食无忧了。”“但愿如此。”官吏边走边商谈,作坊管事们恭谨引领,一行人走走停停,巡察作坊内外。下一刻,两名衙役突然快步靠近,低头禀告:“大人,灵埔知县和安陕知县,前来、前来……拜访。”“他们已经上衙门去了,您看该怎么办?”姜玉姝停下脚步,定睛打量衙役,纳闷问:“拜访就拜访,你们做什么一副惶恐慌张模样?”众小吏面面相觑,或皱眉或撇嘴,窃窃议论。黄一淳近前,小声提醒:“大人莫非忘了?灵埔是图宁最大的债主,欠安陕的也不少。”“从前艰难时,两三任知县曾经向邻县借过财物,可谓负债累累。因此,除非兵荒马乱,否则每年年底,几个债主都会轮流上门……催债。”哦,债主!姜玉姝恍然,猛一拍额头,尴尬坦言:“咳,不是我手里欠下的,忙忙碌碌,居然给忘了。”“欠了太多,衙门一时半刻还不上,最久的一笔欠了十几年,债主恐怕没什么好脸色。”债主登门,县丞愁眉不展,耳语提议:“要不您干脆学前任孙大人、出城躲一躲?”第269章债多不愁“躲债?”姜玉姝愕然。黄一淳尴尬点头,透露道:“前两年,孙知县在任的时候,几个债主年年轮流上门催债,起初还算客气,但图宁底子薄,短时间内无力还债,拖来拖去,债主不高兴了,催得紧,孙大人十分头疼,曾经发生过小小口角。所以,孙大人后来干脆避而不见,出城待几天,对方见不到知县,自然会离开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般躲法,不妥。”姜玉姝万万没料到,自己竟有被债主上门催债的一天!“咳,您有所不知,灵埔的古知县,心直口快,脾气较急躁,听说,他着急的时候,连知府的话都敢驳。”姜玉姝会意,小声问:“听起来,就是他跟孙大人闹过不愉快?”“没错。不瞒您说,下官当年在场,几位知县吵了一架,唉,场面难堪,不欢而散。”县丞一片善意,推心置腹地宽慰:“横竖不是您做主欠下的债,咱们又没有说不还,等有能力了,再从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