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5 (第2/3页)
想起早亡的女儿,赵颉最终道:“这家还是你先管着吧。家里乱糟糟的,我看都要重学规矩!”赵母称是,对外只称王氏病了,暂时不许她再理中馈。那名发现了蹊跷的大夫,最终也被赵家给予了一笔钱财,让他离开建邺,往别处去了。这个惩罚对于王氏来讲其实并不算重。她仍是赵府的长媳,只要赵瑾不倒,她在赵府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动摇。真正动摇了王氏的,乃是赵瑾的决定。赵瑾瞧见弟弟面白如纸,回首就又看见和赵琅打了次配合的戚乐也体虚病弱——赵瑾看不下去,他自己做了决定,从东厢房搬去了离王氏最远的南厢,更将一双儿女从妻子那接出来,说要亲自教养,以免他们也学错了诗书。这对王氏的打击才是最大的。戚乐听青竹说,思乔姐弟俩被接走的那一天,从来没示弱于他人过的王氏,竟然也哭了。但这些都不是赵琅信中的重点。戚乐虽然一早便怀疑安明珠孱弱的身体或许和王氏有关,方才直接借赵琅推了一把,但实际上她对于王氏真正憎恨安明珠的动机是不清楚的。赵琅送的这封信里,列出第二名王氏,告诉戚乐的正是王氏的动机。一个戚乐其实已隐约有些猜测,但一直未能得到证实的事情。赵家的两个女儿。长女赵煦嫁入皇家,为太子妃。二女赵熙嫁入清河安氏,不过一年便请合离,归家又不足六月,自尽而亡。按照赵琅的说法,赵煦是个温和克己的闺秀,安明珠的母亲赵熙则是个性情开阔又胆子奇大无比,敢带着他在灯节翻墙偷跑出门的当代奇女子。在赵琅的记忆里,赵熙日常挨训被罚抄女则,但她都能闭着眼倒背女则了,也不影响她继续上蹿下跳没一点闺秀模样。在赵母他们眼里,赵熙这样的姑娘,要不是长着一张漂亮的脸,要嫁出去基本没有希望。可赵熙偏偏就是因为长的好看,出入了几次京中贵戚举办的宴会,哪怕她在宴会上连诗词也写不漂亮,也不妨碍众人对她万般夸赞,以致她刚过及笄礼,求亲的人便几要踏破了门槛。赵琅认为,王氏对赵熙的不喜,金氏对赵熙的仇怨,便都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就好似这天下对女子的教导都是德容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