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红星传奇_第一0九八章 漫长的一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0九八章 漫长的一天(下) (第2/3页)

的四纵十二旅三十五团伤亡将近四分之一,许多战士都是被日军的炸弹、炮弹震伤的。部队只能含恨退出官庄,且战且退,沿着洪沟河南岸向东撤退,计划渡过潍河,在潍河东岸打阻击。

日伪军占领官庄后,稍事整顿,就顺着洪沟河对八路军衔尾急追。

石家埠位于洪沟河南岸,是安丘有名的大村,村子中间有一棵古槐,栽于明洪武年间。古槐早已中空,但依然枝叶茂盛。

据说这株古槐就是当年从山西来的移民所载。“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说的就是明初因为战乱许多地方千里无人烟,明政府从人口众多的晋南向各处移民的往事。

当年,移民们在晋南洪洞县大槐树下领取“凭照川资”后上路。临行之时,故土难舍的移民纷纷折槐为记,频频回首,最后看到的只有大槐树和老鸹窝,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故土的标志。

据记载,为了杜绝移民中途逃回老家,官兵们用绳子把移民反背着手绑着,用长绳子串成一串,押解上路。长途跋涉中,人们需要方便时,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语言就简略了,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双方就都明白了是什么意思。此后,“解手”就成了去厕所的代名词。

自从八路军来了以后,石家埠也成了根据地,四纵里面就有石家埠村参军的几十个战士。加上县大队、区小队、民兵队,等于石家埠村基本上是家家都有扛枪打鬼子的。

坚守石家埠的,是八路军四纵的骑兵英雄王书有和师千里的骑兵营,是四纵司令员雷鸣、政委袁国平为了确保十二旅主力安全转移,特意加强给十二旅指挥的。目的就是要用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快打快撤,引着日伪军向东追击。

王书有和师千里是驰名全军的英雄,当年在沧州城门口一战成名,威名赫赫。

此刻,王书有和师千里就爬在村中间的大槐树上,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

三十五团的后卫部队抬着伤员和烈士,借着高粱地的掩护在快速撤退,经过石家埠向东而去。

日伪军追上来了,打头的是几辆鬼子的摩托车和几十个骑自行车的汉奸,后面约四、五里地跟着六辆坦克和几辆装甲车和几十辆汽车,再后面是分成几路追来的日伪军主力。不用说,从大早上打到现在,小鬼子的坦克和装甲车被我军敲掉了一半。

可能日伪军被打怕了,说是衔尾急追,实际上速度并不快,步兵跟在坦克、装甲车后面,闷着头赶路。

观察完,王书有笑着对师千里说:“老伙计,有没有兴趣比比枪法?”

师千里马上就说:“把骑摩托车和骑自行车的日伪军放进村子里打?”

两个人搁伙计时间长了,配合默契,心有灵犀,一说就通。

王书有和师千里从槐树上出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