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八三章 鸣镝 (第4/5页)
红了山东大地。而清河、胶莱、胶东老百姓心目中的顶梁柱、我军精锐的教三旅、教七旅、教八旅却躲在这崂山中忍饥挨冻、不能露头。这他奶奶的打的是什么窝囊仗!可是几次向司令员请示要求攻击青岛或者加入反扫荡战场,都被司令员拒绝,封封回电都是命令在青岛周围隐蔽待机。待机待机,这战机什么时候才能来么!这是李清和义仁和尚成为朋友的根本原因。义仁和尚是大石寺上一任主持海静和尚收养的孤儿,家就在石湾村,俗名叫义伦,长大后就在大石寺出家,法号义仁。海静和尚圆寂后,他继承了师傅的衣钵,成了小小的大石寺的主持,管理着60亩庙产土地,领着四个僧人吃斋念佛。李清是臭棋篓子,根本就不是义仁和尚的对手,一上午下了十几盘,不和一盘、不赢一盘,全是一个“输”字。李清有点不服气,拉着义仁和尚要再下一盘。两个人刚拉开架势,一个叫当头炮,一个喊马来跳;一个叫攻卒,一个喊飞象。正要摆开阵势好好厮杀一番,机要参谋在门外喊开了报告。李清头都没抬,喊了声“进来”,继续琢磨是不是搞个盘头马,发挥当头炮的威力。机要参谋报告说一号急电,李清一听,再也顾不上什么当头炮、盘头马了,拿起电报一看,上面只有区区两个字:“鸣镝!”李清无心下棋了,把棋盘一推,对义仁和尚说到:“不下了,不下了!”说完就起身随机要参谋走了。“鸣镝”是攻占青岛行动的代号,也就是命令李清指挥教三旅、教七旅、教八旅立即攻占青岛。青岛的地形八路军熟的很,特别是教七旅,当时袭占青岛,后来又多次围着青岛打转,威胁日军,对青岛外围日军的防线设置、工事部署了如指掌。作战计划早已定好,就等司令员电令呢!李清回到旅部借住的房间后,长出一口气,说道:“老子总算熬出头了!这崂山,再请我我都不来了,老子真他妈的饿、真他妈的冷!”不光是李清,三个主力旅四万多人哪一个不饿?因为不知道要在这里隐蔽多久,部队限制口粮,每人每天也就是六两粮食,干部战士都饿的嗷嗷叫。而且,海边的冬天很冷,又没有那么多的房子可以让战士们住。打窑洞吧,这崂山又是石山,打不成窑洞。战士们只能轮流到房子里睡,很多人都得依靠背靠背、相依相偎来取暖,怕被日军发现,部队不能生火。自从湘江岸边红十八团整编以来,刘一民部愈战愈强,打的都是缴获大、伤亡小的仗,而且还在成都、西安、太原、天津、青岛、济南这些大城市开国洋荤,李清他们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罪啊?不用把陈大勇、赵山找来开会了,那是浪费时间。现在虽然是白天,但有山区掩护,部队再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