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八九章 于、沈来访 (第3/5页)
忠想试探一下,就说八路军不行,连军饷都不发。还是**正规军厉害,装备好,服装好,还有军饷。那民兵队长只是憨笑,一声不吭。另外一个民兵把嘴一咧,露出了满嘴白牙,吭吭哧哧地说:“你说的没错,八路军是不发军饷,但女娃子都愿意嫁给八路军,因为他们是俺老百姓的兵。**啥都好,就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打仗稀松。”气得于学忠张口结舌,再无话可说。沈鸿烈感慨的是,**太厉害了,抓军队厉害,抓生产也这么厉害。这山东地面过去都是一年一熟,怎么看地里绿油油的豆子、绿油油的玉米、绿油油的白菜萝卜、绿油油的红薯秧子,分明是实现了一年两熟。要说这沈鸿烈在青岛市长任上确实是干出了名堂,肚子里是有货的。路过一块豆地时,看到一个老农在锄草,就下马去和老农攀谈,询问为什么这个时候种豆子。那老农告诉他,整个鲁东南从去年开始就搞一年两熟了,听说是八路军大英雄刘一民将军要求的。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相信,不知道收麦后再种豆子能不能长熟,只有一部分人种。结果种的人家都得了个好收成,晚玉米、晚豆子都卖了好价钱。这下老百姓都开窍了,全部都搞一年两熟了。沈鸿烈心里黯然,要是这样的话,土地的出产等于是翻了一番,这八路军根据地怕是再也不愁没粮吃了。长此下去,老百姓必然跟着**八路军走,自己的山东省政府、山东省党部、山东省保安司令部,怕是再也没有办法完成委员长交给的任务了。两个人心态不同,感慨不同,到了罗荣桓办公室后,说话的语气也不同。于学忠很客气,坐定后先是感谢八路军大力支援,新八旅和八路军地方武装参战后,防线已基本稳定。罗荣桓马上说于总司令客气,都是抗日军队,没有见死不救的道理,彼此互相支援是应该的。见罗荣桓说的恳切,于学忠就提出,能不能请八路军再增派一到两个旅的兵力,协助51军、57军收复费县、苍山县,否则的话,苏鲁战区司令部没有立足之处,部队补给都成问题。如果能收复上述两县,战区司令部可以筹建军工厂、被服厂,就可以与八路军一道坚持持久抗战。罗荣桓耐心地告诉于学忠,小鬼子的扫荡不可能持久,苏鲁战区部队要抓住鬼子分兵的机会,力争歼其一路,鬼子的扫荡就不攻自破,恢复根据地应该没有问题。暂时情况下,八路军正在泰西、鲁西、济南、鲁中、清河进行反扫荡作战,没有力量再向于部增派兵力。于学忠这人正义感比较强,有抗日决心,资格又非常老,有些事情碍于面子和身份,他也不好过分,加上罗荣桓说的是实情,刘一民率部队在苏皖边区和鬼子作战,曾中生、蔡中率部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