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九九章 青岛博弈(二) (第3/6页)
策。我想请你转告他,这是非常危险的,是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是要遗臭万年的!”劳伦斯当时就懵了,他想不通这个八路军将领这么能知道这么多,喃喃地说道:“将军,不,先生,你怎么能知道这么多?难道你订有我们的报纸么?”刘一民笑笑:“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知道我的夫人可是留美博士,刚从美国回来。而且,我军曾经占领过天津,现在又占领了青岛。一看你们的报纸,我有什么不清楚的?”的记者发言了,他提的问题是关于在山东禁止日元、联银券、满洲国元、朝鲜元、军票流通的问题,认为此举很可能让大多数老百姓蒙受损失,因为毕竟这些货币存在是事实,骤然中止流通,必然影响市场流通。刘一民研究历史的时候,认为抗战之所以打那么久,一是汉奸伪军太多,二是国共双方内斗,三就是良民太多。汉奸伪军不说了,那是鬼子的帮凶,是敌人。国共内斗的问题谁也解决不了,毕竟事关中国谁主沉浮的大问题,只能减少内斗,等打败鬼子后再说。只有这良民太多的问题让人头疼,毕竟许多老百姓都要生存,都要吃饭。假如没有那么多良民,日本人在中国的工厂就开不了工,也无法筹集军粮,更不敢在青岛这样人口规模的城市只驻扎一支警察一样的青岛守备队,也不可能有几十个鬼子控制一座县城的闹剧,日军也不可能支撑那么久。要是没有这些因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完全可以随即发动反攻,最起码可以把关内的鬼子赶到关外去。听了这个记者的问题,刘一民的眼一下就亮了起来,逼得这个记者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刘一民说道:“虽然是一家汉奸报纸,但我相信报社还是有有良知的记者的。你这个问题代表了许多青岛市民的想法,算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抗战是全民族的事情,总不能一部分人在和鬼子浴血拼杀,而另一部分人却躲在青岛、济南品茶喝酒做顺民,等抗战胜利了他们和打鬼子的人一样享受胜利成果,甚至享受的更多。你说这公平么?这中间甚至有一部分人为了自己糊口,不惜到日本人的工厂去做工,生产鬼子急需的枪炮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等于是帮着鬼子打自己的同胞。国家都被鬼子打成这样了,这些甘愿做顺民、良民的人受点损失算什么?不想受损失也可以,马上随军撤退,到根据地去,到后方去,参加抗日斗争,不能拿枪打仗不要紧,可以从事生产,做工种庄稼都行。太原的市民觉悟就很高,全撤走了,小鬼子进城后连口水都喝不上,他们的军需在山西根本筹集不到,全靠从东北、河北、山东和日本本土调运。大家想一下,要是我们青岛也照这样办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