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四七章 徂徕之春(一) (第5/6页)
/br>那老农说,河边的好地一般两年三熟,山地一般都是一年一熟。前两年国民政府曾派人来指导一年两熟,都被东家拒绝了,说是地需要休养。刘一民找了根小棍子,比划着对老农说:“老乡,我给你说,一年两熟很简单,就是小麦收了后直接种豆子,地都不用犁。也可以把地梨了后种晚玉米。秋收后再直接种小麦。你们这里虽然是山区,但气候好,一年两熟没有问题。另外,你看,这麦垄这么宽,我们要是在这行距之间点上玉米种子。等麦熟的时候,玉米也长起来了,割了麦,这地里就成了玉米田,相当于专门用这块地种早玉米,这样实现一年两熟,由于是早玉米,玉米的产量还高。”那老农想了半天,才说:“我没种过,可我琢磨你说的办法兴许能成。”刘一民心里好笑,要不行我说它干么啊?就趁热打铁,说道:“老乡,要不然我们试试。如果能行,到秋天收获后你多交点军粮,支援我们打鬼子。要是不行,我赔你钱。我在这里不走的,秋天我再来看。”老农从腰带上取下烟袋,装了一锅烟,点着吸完,才说:“你是八路军,是打鬼子的队伍。我虽然不识字,但也能分清好人坏人。我琢磨你是为我好。成,我老汉就跟着你试验一把。就是干不好也不要紧,本来地闲着也是闲着。”刘一民看了看墒情,把株距告诉老农,就让老农尽快找种子,趁墒播种。离开老农,刘一民对黎玉说山东老百姓朴实勤劳,土地也肥沃,要给各地、各工作队下任务,根据地要迅速推广种玉米、红薯等高产耐旱作物,改善耕作模式,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供应问题。等机械厂建起来后,首先要研制缝纫机、磨面机、榨油机等民生类机械,减少后勤物资生产的工作量,还要研制新式耧、犁等农业工具。黎玉不知道刘一民肚子里到底都有什么东西,看了一眼罗荣桓,见政委不发一言,就大着胆子说:“一号,你说的这些东西,我听说国外有,天津、上海可能也有卖的。但我们这里没有。就是想生产也生产不出来。”刘一民笑笑,回答说:“只要有了机械厂,这些东西都不成问题。你回去后,要想法多找一些农业方面的专家,先集中力量在各根据地推广一年两熟。至于我说的机械问题,你不用发愁,慢慢来。”三个人带着警卫战士边说边走,准备返回驻地。快到村边的时候,看见赵小曼俏生生地站在路边。罗荣桓笑呵呵地问:“赵小曼同志,来了为什么不到师部去?我正想听听你的工作开展情况。”赵小曼敬礼后说:“报告政委,我就是来向首长们汇报工作的。我们准备办一个文学刊物,还想办鲁艺分校,文工团也筹建的差不多了,可以演出了。现在想请政委给我们的刊物题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