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四五章 提前到来的大捷(一) (第3/5页)
不朽功勋的第二集团军,战后竟然被缩编,天理何在?现在的形势比历史上还严峻,如果日军集中力量攻击台儿庄,守军一旦伤亡殆尽,而汤军团出击过晚的话,就可能由大捷变为溃败。退一万步讲,就是取胜了,但日军一旦觉悟,迅速撤退,那台儿庄大捷的战果也要大大缩水。刘一民绝不甘心出现这种情况。3月31日早上,刘一民一大早就叫来晶晶,要她记录自己的谈话,以新闻稿形式发往总部,请总部立即转发蒋委员长、第五战区李司令长官和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晶晶问:“刘将军,作为我国、我军杰出的青年将领,你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台儿庄大战有何评价?”刘一民说道:“日军南下台儿庄,企图是打通津浦线,沟通华北、华中两个战略区的联系。此战关系徐州得失,我相信,我守军将士定能不惜牺牲,坚决击败南侵之敌寇。”晶晶又问:“刘将军,你认为台儿庄大战大约能持续多长时间?”刘一民说:“台儿庄战役进行到现在,围歼日寇濑谷支队的态势已成,主动权掌握在我军手中。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掌握在**精锐第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将军手中。汤将军是委员长的得意门生,七七事变以来,率军多次迎战日寇,立功甚伟。不但委员长慰勉有加,国人也依为干城,我相信这次在蒋委员长、李司令长官的指挥下,汤将军将率领精锐的二十军团再传捷报。”晶晶想了想,不知道刘一民还要说什么,如果单是这些有点拍马屁的话,实在是没有让自己来记录的必要。看晶晶一脸疑问,刘一民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说起汤军团长,我有点疑问,借贵记者的笔端向汤军团长讨教一二。”晶晶一听,就知道好戏来了,忙埋头记录。只听刘一民慢悠悠地说道:“汤军团长是我军战术素养极高的杰出人才,升迁之快在黄埔军校一般教官中不作第二人想。按理说,他应该对委员长感激涕零,指哪打哪。但是前段时间我装备极端低劣之川军孙震集团军王铭章部血染滕县,李长官令汤军团长驰援,该军团竟然逗留不前,遇敌一战即退,致使王铭章将军殉国。现在台儿庄一线我第二集团军与日寇多日激战,台儿庄运河沿线洒满了烈士的鲜血,可以说,小小的台儿庄里,每一块石头、每一块弹片、每一座房屋、每一重院落,都凝固着我军忠勇将士的鲜血。此时,守军盼援军如盼甘霖。敌濑谷支队的指挥部据台儿庄15公里,汤军团处于濑谷支队背后30公里处,日军监视阻击5万精锐的汤军团的部队,又仅仅是一个大队,也就是**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想请问汤军团长,是没有接到李长官的攻击命令呢,还是被鬼子吓破了胆?拥有战车、重炮、骑兵的汤军团,为什么就一直逗留在姑婆山区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