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VIP]第二二三章 南京见闻 (第2/3页)
的银币,当然是违造的。其实铸造银币的成本并不低,但违造者专造面额大的银币,而且还掺入大量的铅、锡等其他金属,降低其中白银含量,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地。商毅也沒想到,山寨银币会这么快就出现,不得不慨叹,那句老话说得一点也没错,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己经山寨了不少别的东西,现在终于开始体验被别人山寨的感受了。当然山寨银币的出现,也从另一个侧面也反应了现在银币确实已经深入人心,从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银币的速度普及,但山寨毕竟是山寨,如果放任下去,对货币体系的危害绝对要大于促进,因此必须严格禁止,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能轻侥。在三四月期间,南京政府以雷霆手段连续查处了三个违造银币的私人钱庄,主犯全都判以斩首,从犯判做苦役,钱庄财产全部没收。并且又通过[杭州时报]大加宣传,因此也有不少打算加入私造银币的私人钱庄也被震慑住,没造的放弃了这个打算,而己经开始私造银币的,也急忙收手。从而也保障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商毅也敦促铸币厂,加大铸币的速度,保证市场上有足移其实欧州商人早就习惯了使用银币,对这个决定也十分欢迎,并且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也大致换算出了中华通宝和几种欧州货币之间的比值,因此商船一到中国,就大量兑换银币,而在离开的时候,也不兑换回白银,带到马尼拉、巴达维亚、渤泥等各地去使用。因此中华宝币,也在海外开始普及开。因此商毅在四月初也正式下令,南京政府的对外贸易,将全部以银币来支付,当然也抱括对清廷的几个商品交易榷场,并在海关榷场等地,设立专门的银币兑换点。商毅开通和清廷交易的榷场,真正出于贸易的目地成份的想法其实不多,大部都没安好心,现在强迫清廷来的商人用银币支付,也是目地之一,就是要将中华宝币打入到清统区去,从经济方面打压清廷。由于南北贸易仍然是由南方占主导地位,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工艺品等都比北方的好,而且现在还要加上玻璃制品和玻璃镜,这些都是北方市场的紧俏商品。特别是玻璃制品,深受八旗贵族们的喜欢,但现在除了南京地区之外,整中国绝无第二家,而且清廷又沒有海外贸易,从海外进口玻璃镜,只能从南方购入。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玻璃制品俯利润也极大,一面五六寸见方的玻璃镜,在南方也就是四五两白银,而到了北方,可以翻到二三十两白银,而且还供不应求。但北方能提供交易的商品却并不多,只能拿白银购买。但现在商毅规定,只能用银币支付,因为巨大的利润吸引,也迫使清廷过来做生意的商人,也只能将手头的白银兑换成银币,然后再进行交易。而榷场并不提供银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