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VIP]第十三章 反击(一) (第2/3页)
在仍然没有降低收购生丝的价格,也没有丝毫撑不下去的迹像,而隆兴堂却有的不少成员却有些开始坚持不住了。两个多月,隆兴堂以下的各织造作坊最多的也才收购到几百斤生丝,根本就不够维持生产,每一家织造作坊都己经停了产,而房租、工匠的工钱,毎天的伙食这些开支却都一分钱不能少,这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毎一个人都叫苦不迭。关建还在于,这时开始,己有海外的客商到苏州来购买生丝,但现在拿什么卖呢?而其中最惨的就是程协祥和王柏两人,当初郑敬高威胁利诱两人从新丝路丝绸织造厂撤资,而回报就是让他们加入隆兴堂,终于打动了两人。现在两人撤资以后,到是都如愿以偿的进了隆兴堂,但却发现根本就收不到任何生丝了,而每个月要交的会钱、还有给郑敬高的供俸却一两银子也不能少,同时林之洋也和他们的断绝了所有的生意来往,结果这两个月以来,两人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还都亏了上万两银子,而看看新丝路丝绸织造厂那边的兴旺样子,两人心里也是后悔不乙。当然以隆兴堂这些作坊的财力,就是一年不开张,也不是扛不住,但问题在于,现在看起来,降价根本就挤不跨新丝路丝绸织造厂,那么自已还这么硬挺干嘛,而且在另一方面,【杭州时报】引导的舆论,也给他们带来了十分沉重的压力。因为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杭州时报】除了正刊之外,还连出了八期特刊,全力报导这次生丝大战,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旗帜鲜明的指责隆兴堂一方为了挤跨对方,恶意降价,完全不顾丝农的利益,并给他们冠以吸血鬼、贪婪成性、冷漠无情、甚致是丧尽天良、没有人性等恶名,并且极力称扬新丝路丝绸织造厂,顶着对手不正当竞争的压力,始终坚持收购价不降,重承诺、讲信义,以信为商、以仁待人等等。而且【杭州时报】也不是单纯的依靠评论文章指责隆兴堂,还对丝农、旁观者、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的工匠、人员进行釆访,这种新颖的方式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而且也加强事实的说服力。也连带着【杭州时报】的发行量也大増,每一期己达到三千份,其中有一千份都是在苏州发行销售。而且整个苏州的社会舆论也几乎是一边倒的指责隆兴堂。郑敬高可以不理**,但隆兴堂的各成员却不能不理,虽然按中国古代的正统观念,商人都是重利轻义,唯利是图的人,其实商人都是相当重视自己的名声和形像的,因为这才是他们经商的基础,除了少数从事绝对垄断经营,如盐业之类以外,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出现一个声名狼藉之辈能在商场上站得住脚的。隆兴堂的各成员面临的己经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有声誊上的打击,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因此就在五月一日,在隆兴堂的各成员的一致要求下,全聚集在一起,讨论对策。面对着众人的一致指责,赵平的心里也不禁有些不安起来,好不容易等众人稍稍平息了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