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九阳真经 第十三章 初传太极十三式 (第4/5页)
却是另有深意,他年岁已高,一切虚名如过眼云烟,尽数不放在眼中,如今只求张无忌平安无恙,他内心深处倒是有这么一个主意:若要求的少林九阳功,便是用太极十三式换之也可。因此要在众人面前显露这门绝学。张三丰却是不怕别人将这门功夫偷学去,盖因为武功一途,不仅仅在于招式变换玄妙,还在于舆招式配合地内功心法一途,两相结合才能发挥一门武功的真正威力。如那鸠摩智当年以小无相功为底,模仿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他已经到了相当高地境界,形似神也似,七十二门绝技的诸般用力法门都模仿地惟妙惟肖,几可乱真。只是他太过于贪多,当时已经有走火入魔之徽兆,后来内功全被段誉吸去,也算是空做梦一场。但是要达到他那种程度,却必须有几个条件。首先得身居小无相功,以此为底才能衍化千万武学。其次必须有七十二门绝技的文本,如果只看别人施展外在招式,那也是枉然,看了七十二绝技文本以后,知晓七十二绝技用力技巧如何,外在表现如何,然后驱动小无相功模拟之,外在配合完全一模一样的招式,施展出一模一样的效果,这才算完。七十二绝技文本,倒是慕容博送给了鸠摩智的,鸠摩智因此而大祸临头,还兀自不知,欣喜莫名。但是撇开这件事情,却揭示一门武学真理,俗语有隔行如隔山,江湖中各门派所学也大相径庭,武当本派自有心法,而且是脱胎于九阳真经之武学至理后发制人,随后引申为以静制动、以慢打快,四两拨千斤,这与其他学派武学道理大相径庭。所以张三丰敢在众人面前演示,却是这个道理,而且他也定下决心,这招式可以教授给高强,不过这心法一途么,自然不能在大庭广象之下说出来,他却是要隔空传功,要借着高强的身子,摆出太极十三式地招数,一招击败喀尔巴。往日武当之武功,虽然尽力符合这几条要旨,但是从武当入门三十二拳到玄虚刀法,以及以后的武当绵掌,虽然含了“柔、慢”二字诀,终未达到大成,至今日之太极十三式,张三丰终于看到了以“至柔克至刚”的境界。张三丰慢吞吞道:“好孩子,你看好这十三招。”他气定神闲站在那里,嘴里喊:“起手式。”只腿微曲,只臂从身两侧缓慢:举起,至肩齐平,由肩至臂,由臂至掌,由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