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长子的从容人生_分卷阅读38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9 (第2/3页)

觉得,若是对方进入朝堂的话,那最低的成就也得是个六部尚书。

当然,这只是以对方的能力和才华来看的,真正的官场并不只是看这些,它太过复杂,没有一定心机手段的人,便是再有才华也会被埋没。

所以相比于周良安这个心机城府都不够,只有才学能力的人,萧寒羽虽然自认能力见识比不过对方,但他的道路却有可能走得更远。

这其实是有些不公平的,但官场却从来就不是一个讲究公平的地方。

三天的时间对于想起一件事的解决办法,并且把他整理成一篇精彩的文章,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虽然扎实的文学功底,还有懂得很多知识。

不过好在能够参加会试的人,大多都是举人,他们就算是谈不上学富五车,那肚子的墨水也不会比现代的博士差,甚至可能还会有超出。

所以当三天时间结束后,不管写的好与不好,除了那些身体坚持不住,中途被抬出去的那些人外,大家基本上都已经写完了文章。

只是显然,这里面有写的比较实际的,也有满篇都是空口白话的,而且后者还会是大多数,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没事谁也不会想到去讨论这个。

朝廷会试往年从来没有出过这样比较实际的文章,士大夫们从来都是讲究理论上的东西,这也就导致了,很多进士甚至是状元,刚一做官的时候都是不通庶务的。

留在京城的那些还要好一些,起码都是从底层开始,慢慢学也不会耽误些什么,但是被派到外县去做官的可就不一样了。

一县的父母官,都是些半点经验没有的人,可以想象,他们会治理成什么样子,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县令都是不怎么管实事的。

县里的杂事都是由县丞去接手,而若是没有背景的县令,遇到在本地有着很高威望,又在朝廷上有着一定背景的县丞,那甚至都容易被架空。

当然,这对于县令其实并没有什么,除了心里面憋屈一些之外,其他的都还好,因为只要时限到了,他们就会被调任或者是升迁。

一个县令通常不会在一个地方做太久的官,都是三年或者五年调换一次的,而且他们通常不会被派到本地去,或许这也是为了防止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