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02 (第2/3页)
回过程。说起来,从地球上将航天器发射出去的难度要低于从外太空收回航天器,这也是为啥可回收式卫星技术只有几个国家掌握。而到了载人航天器,那只有华夏、俄罗斯和美国三个国家才能做到。“青鸟号大约需要5分钟进行姿态调整,然后即可启动返航程序。”单春阳回答道。青鸟号是采用电驱动,故而灵活度比传统航天器要高许多,不需要为了调整一个姿态就需要几个小时。除了位于青鸟号尾部的主发动机之外,青鸟号身上还有若干个姿态调整器。在这些调整器的整体协作之下,青鸟号实际只有了3分钟不到就完成了返航姿态。在调整了入轨角度和降落路线之后,青鸟号启动了返航程序,然后就朝着地球高速飞了过来。“我怎么感觉我们就是上天打了个招呼就回来了?”单春阳在通讯器里笑着说道。“我们就是要实现这种随来随走的方便。”林锦麒解释道,“以后还有机会飞出地球的。”“说实话,我觉得青鸟号给我的操作感太像普通的飞机,甚至比一般的客机操作还简单,我估计大部分民用飞行执照的人训练三个月也能操作了。这让我太受伤了,丝毫没有那种征服高科技怪兽的感觉。”单春阳吐槽道,“航天器不应该是无数按钮和面板才对么?”单春阳的吐槽引来了指挥中心的哄堂大笑,参与设计的人则是笑得更欢。让航天器变得更加容易操作也是大家设计青鸟号的目的之一,毕竟只有将操作难度降下来,未来能够飞上太空的人才能多起来。按照大家的终极设想,以后太空飞行基本都由人工智能接管,人工操作仅限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就可以了。只不过要达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指令长,高科技不是让事情变得复杂,而是让事情变得简单。我希望以后大家能够像开车一样开航天器,那才是航天事业真正巅峰的时刻。”林锦麒说了一句道。当青鸟号平稳降落在新罗布泊基地之后,试飞组成员立刻被医疗组的人带走进行身体检查,而青鸟号则被技术组的人带到车间进行检查,而林锦麒则是颇为轻松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透过小黑仔开始搜集全球情报机关对于这次试飞的报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