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4 (第1/3页)
啧,想想我都全身哆嗦啊!”听完大侯的介绍之后,彭多丽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踩中一个大新闻了。她连忙嘱咐老赵将与会的几位大拿拍入镜头,然后就在媒体位准备拍摄这次讲座。彭多丽觉得讲座之后还要采访下这些平素极少露面的专家学者,然后看看能不能约到对林锦麒的专访。林锦麒的讲座是准时开始,在萨奈克教授的串讲之后,林锦麒就登台讲解自己的论文。一些非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虽然知道普林斯顿大学这次出了一个年轻的学者,但是看到林锦麒的样子之后才惊讶这个“年轻学者”还真的很年轻呢。林锦麒本身年纪就不大,再加上西方人看东方人都很容易看小,所以不少西方学者都以为林锦麒还是高中生的年纪而已。一想到普林斯顿大学捞到如此有潜力的年轻学者,好几所大学的教授就内心开始痛。理科研究和文科研究不同,理科研究是非常讲究“天赋”的,所以越是年轻的学者越容易出成果。基本上过了40岁的理科学者在学界就被认为是“老”了,通常就不会再出什么大成果,以后就是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前提下看能不能有啥查漏补缺的发现。但是文科学者就不同,40岁的文科学者放在学界还属于“嘴上无毛”的阶段,还得乖乖跟在导师身后学习呢。按照这帮子教授专家的估计,林锦麒现在就开始出成果,那就意味着他的研究高峰期至少还能持续20年左右。一个还能研究20年的学者,只要别出意外,这基本就是封神的节奏啊!联想到普林斯顿大学能出一个“神级”的学者,其他大学的教授已经恨不得变成柠檬精酸死算了。林锦麒在讲解论文的时候并没有全部着重在论文本身上,毕竟来参加讲座的学者都或多或少过自己的论文了,自己再详解论文也是浪费大家的时间。林锦麒主要是讲解自己在证明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对后续证明的一些猜测。林锦麒倒是不在乎有人沿着自己的道路比自己更早地证明孪生素数分部问题,因为只要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往后走,那么他的研究成功就必然要加上自己的名字。若是害怕别人抢先,那样的敝帚自珍只会耽误整个基础数学研究的前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