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0年当学霸_分卷阅读30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4 (第2/3页)

011年,这位老教授终于完成了国际数学最高奖的大满贯,成果摘下阿贝尔奖。除此之外,他还是美国国家数学奖章获得者,属于美国科学界的国宝之一。因此林锦麒这篇论文如果能得到这位教授的认可和通过,那么论文的份量自然又会被加重许多。

不过林锦麒此时并不知道谁将是自己论文的同行评审员,因为采取的是“双盲制度”,即撰稿者不知道评审员身份,而评审员同样也不知道撰稿者身份。从理论上来说,这已经是最公平的原则了。但是收到来自的电子邮件还是让林锦麒颇为兴奋,能进入杂志的第二轮审稿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就已经是胜利了。别说华夏的本科生了,美国又有几个本科生敢往投稿还能到第二轮呢?

林锦麒将这个喜悦默默地留在心底,没有告诉任何人,在没有最终结果之前,林锦麒觉得还是不要过早地“立FLAG”,毕竟自己在前世是连续参加十年参加公司年终抽奖结果连“阳光普照奖”都抽不中的人。要知道这十年林锦麒已经换了四家公司,但是还是依旧没戏。

约翰·米尔诺教授看了看窗外,居然又工作了一个通宵。虽然自己是数学专业方面的教授,但是不代表米尔诺教授对医学是一无所知。相反他也知道熬夜对于每个人都无异于慢性自杀,可是对于很多研究者来说,深夜往往是灵感最活跃的时刻。很多华夏的学子都被爱因斯坦的半句名言给“喂鸡汤”了,殊不知在科研领域里,越走到最后越能发现“天赋”才是最终决定一切的。

尤其是在数学领域,一个数学家一旦过了40岁基本在数学界就被默认为“退休人士”了。中年之后的数学家当然也对数学界有贡献,但是他的贡献往往都是在自己经验上对自己既有研究成果的缝缝补补,至于还能不能有开拓性的贡献?那基本无异于中□□大奖了。

米尔诺教授也知道自己到了这个境地,因此他最近的工作都是对既有研究的再研究,希图能够更加完美;除此之外就是培养新人,年轻人的大脑是每个步入中年之后的数学家最嫉妒的,因为年轻人那极具想象力的猜测往往就是某个数学难题的敲门砖。米尔诺教授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