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51 (第2/3页)
”虽然宇文君山与王甯已被枭首,然而叛徒吴粲之死,亦足慰人心。银杏拍手称快:“吴粲出卖了襄阳城,献首进京,巴结信王,多少人背地里恨得牙痒痒。这叫现世报,来得快!”我叹道:“可惜襄阳城与皇太后密旨都已在信王手中,整个江南都在观望二王的成败。再指望有人像王甯与宇文君山一样起兵,实在是难了。”绿萼道:“论理,这件事信王府应当早就知道了,竟没向姑娘提起,煞是奇怪。”银杏笑道:“非要提一句,倒像是在试探姑娘。不提才好呢。”当年夷思皇后命我探查徐嘉秬命案,其中的惊险与无奈,至今记忆犹新。没有父亲与熙平长公主在宫外接应,我绝不能处置得如此天衣无缝。若高旸也像陆后一般命我查探吴粲的命案,我必败无疑。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念:“不提是好的,否则又要多事。”正文第336章女帝师五(61)【第四十二节仁而非同】午时,宇文君山的父母兄弟一家二十四口,于东市问斩。鲜血染红了夕阳,映得粉墙一片通红。我坐在廊下,看丫头们洒水压尘,濯洗花叶。茂林修竹,过墙成荫,蕉雨凝翠,疏花翦翦。景色正好,我不能流露出半点痛心惋惜之色。丫头们正撩水玩耍,前院笑成一片。忽见李威回府请安,一张脸黑得能掐出墨汁来。丫头们见了,顿时敛声屏气。我笑道:“李总管回来了。”李威直挺挺地行了一礼,颇有些不耐烦:“王爷明日带兵出征,百官饯行。小人以为,君侯明日也去送一送的好。”李威不是新平侯府的人,虽然住了好一阵子,却从未有所提议。我明白,他口中的“小人以为”,实则是“信王有命”。他这般不快,也是因为厌倦了在京中守护主子的“外室”。我也不点破,只淡淡道:“送一送也是应当的,只是我一介女流,实在不好与百官一道践行。”李威道:“百官只送出二十里,君侯若能送出五十里,王爷定然高兴。”“好。”说罢我转头吩咐绿萼,“备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