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记_分卷阅读32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0 (第2/3页)

他了。挽月平时是很好说话,性子也软,但越是这样的老好人越不能得罪,要是让挽月生气,日子可就有的难过了。

见杜长史没再提考功名的事,挽月高高兴兴的在薰笼里又添了几块银霜炭,把炭火点旺,不令他家二爷冷着。

三皇子府。

严琳将年下大宗的账目一一向李玉华报了一遍,这是李玉华的习惯,平常织坊的事,李玉华便托给严琳管着,但大宗的买卖她得知道。

如今年下要放假,除了工钱,还有按例,年底得发个大红包,也有地方叫喜面儿的,总归就是这么个意思。

李玉华说,“大家伙儿都卖力,忙了一年,这大年下的,得有这一道。先说年货,按人头算,每个织工一对肘子一对肥鸡,管事翻倍,大管事再翻倍。外头铺子里的伙计账房掌柜也是一个理。另外再拿出些银钱,这每个人织布都有记录,按织工织的布匹售卖价钱,提一厘,旁的染色、纺钱等也都有工钱对照,也按一厘来提,上不封顶,最少的也给二两。伙计掌柜,都按他们干的活来发银子,多做多得,少做少得,一样也是最少二两。”

严琳委实服气,“看遍整个帝都,也没多少人有娘娘的气派。”不说皇子妃娘娘出身贫寒,便是帝都富贵人家,也有的是面儿上大方,对下刻薄的。

李玉华笑,“这做生意嘛,就得让下头人知道,多劳多得的理。他们出了力气,干得好,拿得多,日子好了,后头才更有劲头。”

李玉华与严琳道,“我也就这么一说,下头作坊还有铺子的事,到底你更清楚,你们商量着来。倘有为铺子出过大力的,也要格外奖赏,一则不使人寒心,二则对后来人也是一种鼓励。”

“是。娘娘放心,我都记下了。”严琳还有一事同李玉华商量,“近来有位闽州港的海商白东家上门,他初始一单便有一万匹,并不要上上等的料子,中等棉布便可。给的价钱也好,只是他出身有些不同,我没立刻应下,想问问娘娘的意思。”

“这是个什么人?”李玉华说,一面寻思帝都权贵人家,倒没听说有姓白的。“说来与近来倒了势的魏家很有些关系。”严琳在帝都多年,对帝都人事比李玉华还要更熟悉,“这位白东家原名白肇东,他的母亲出身不大好,原是帝都有名的舞伎,擅跳破阵舞闻名,据闻这白东家是魏老将军的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