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09 (第3/3页)
此。”宋玉笙说着,让秦六和几个侍卫,一一将人扶了起来,“我知晓大家苦楚,也知晓临江的苦楚,望各位鼎力相助。我需要你们,到临江旱地耕地,将旱掉的土地翻起,重新栽种上粮食。”陈光胜向前听着吴同方说过了,补充道,“若是不擅长耕作的,也可跟着我和秦侍卫,到水渠工修建。这水渠修好了,临江的旱地,也就不会再像以往一样干涸。”“这有何苦?”那黝黑的男子高声道,“我们都是临江的百姓,这是为了临江,又是为了郡主,我们自当为他尽一份心力。”秦漠听着他们的对话,手指摩挲着手上的玉扳指,一圈圈的在手上转动,他眼底的笑意似天边一闪一闪的星星,在这夜晚里,明亮的很。而这明亮,全然是来源于他的夫人。几个人重新商讨了事宜,大家都是愿意跟随的。宋玉笙见沟通的差不多了,也不愿这些劳苦的百姓,白白信任了她去,“不会平白让大家受苦难,等种下的粮食生产了出来,粮税将会减少些,当做对大家的回报。”粮税对灾区来说,是至关重要一物,种的是自家的田地,产量也是归属了自家。若能减少了粮税,那是再好不过了。几人面上都是带了欣喜,又是匆匆跪倒在地上,对着秦漠和宋玉笙一顿磕头,表达心里的感激之情。秦漠轻笑了一声,她是真真的聪明,恩威并重,是最好的用人之策。十一月。临江的干旱,总算是在九月迎来了第一场雨,又连带着十月的秋雨,稀稀绵绵的落在干涸的溪流里,无声的灌溉了荞麦田。灾情得到了缓解,原本的水渠就是修建了大半,吴同方又带领了一帮的工人,成功修建完水渠。田地里种植的农作物,已有的产量,虽算不上多,但有就是好的。秦漠这边忙碌了三月,宋玉笙也没闲着片刻,带着知寒有空便去伤患人家处走走看看,救了不少性命垂危的百姓,在临江一带留下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这事情也跟着传播到了京都,秦景帝很是满意,鉴于秦诺和秦漠两人的的身份,不便在临江就留。临江暴民解决了,朝廷上也有人请命前去。于是秦景帝下了一纸诏书,让两人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