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64 (第2/3页)
句句都精密无比,合乎规律,耐人寻味,越琢磨越觉其妙不可言。至于音乐奖项和音乐传播广度,我想已经不足以评价两人对华语乐坛的贡献,我们也不能因谁的奖项多,就说谁比谁差,就像李白与杜甫谁也不会比谁浅薄,这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形式实在不同故。概而言之,程晓羽和“毒药”都站在华夏流行音乐的巅峰之上,程晓羽俯视着过去,身上多了些走向巅峰的开放和豪迈,集旧时期之大成;毒药面向着未来,身上多了些走下巅峰的沉着和内敛,开新时期之法门。歌在程晓羽,深而广,所以能包容一切;歌在毒药,浓而烈,所以能超越所有,他们都达于极致了,同是文艺的极峰,同是人类的光辉!静夜有静夜的美,白昼有白昼的美,正如程晓羽和“毒药”。这篇长文一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人对于郝艺风如此吹捧程毒二人,居然和李杜相提并论相当的嗤之以鼻,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样的比喻真是妙到颠毫,没有比这个更恰当更合适的了。在郝艺风的“细语”之下,争执的声音也未曾停歇,大部分人还是觉得程晓羽比毒药稍稍厉害那么一点点,毕竟程晓羽的音乐从传播上来说,已经远远的超越了“毒药”,真正的成为了华夏音乐的代言人,而“毒药”只能在华夏和程晓羽并驾齐驱。就算郝艺风的文章登上了,也阻止不了这场争论旷日持久的继续下去,它仍然会以月经帖的形式出现,只要“毒药”的身份不曝光。……七月份,“上河”艺人傅惜月自杀的消息不过占据了一些小报一角小小的版面,没有人在意这个九线艺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上河”补偿了一大笔慰问金给傅惜月的父母。不仅如此,苏巍澜在傅惜月父母的面前,信誓旦旦的说会加强所有艺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会以傅惜月为鉴,关爱每个艺人的精神状态,不让“抑郁症”在艺人这个压力巨大的高危行业的恶行再现,这让这一对老实的父母觉得有些宽慰,也对自己女儿的意外自杀不在怀疑。柳花茗和“上河”还共同成立一个关爱抑郁病人的基金,这件事情到是被广泛的报道了,没过多久,似乎这件事情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