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51 (第2/3页)
军队的打仗方式产生影响。崔季明多年都是与突厥打仗,军中学的也都是北方军队的一套。若是原来的隋唐时期,作为从北打到南建立的政权,南方的军事力量在被攻打过以后必定势弱,而且南方除却部分边远地区,大多也会学习贯彻天下的北方作战方式。而大邺不同,邺高祖是从南方一步步打到北方的。虽然在北上作战后,邺高祖学习了大量胡人作战的方式,建立了适应北方的军队才成功打下了北方,后来那部分胡化军队留在了长安洛阳一带。但那时候南方可是邺高祖的大后方,是他的养兵练兵之地,南方军队做了大量对于北方的适应训练,也肯定为了和末期的北魏作战,研制了很多针对北方军队的作战方式或者是新兵械、战技。这些留存的证据,在前几十年间的平定动乱的卷宗中,都能体现出不少。比如大邺大部分的军队已经淘汰了长戟,在黔中的地方动乱中有许多民兵和蛮族就自制了长戟,大量使用在暴动之中。因为长戟的刀刃与长杆的安装工艺复杂,长杆顶部和刀刃连接安装的部分要做个铜套再用绳索捆绑,用料和时间的成本是长矛的几倍,所以渐渐被淘汰。但是它非常坚固,攻击方式多样,可以刺、挥和勾拉。挥的动作就代表了它比以刺和挑为主的长戟长矛攻击范围广,也就更适合新手使用,这一点就很适用于言玉的半兵半农的兵户制度,再加上南方本来就有使用长戟的习惯,他绝对会大批量生产一丈五甚至更长的长戟作为制式武器。而崔季明只有在当初贺拔公还在时,攻打郓州,各方联军新兵太多,推广使用过一次长戟,她对于长戟的使用经验和对策都太少。以崔季明对于言玉的了解,他肯定会搜遍了当初邺高祖北上作战的卷宗、遗留实物,找出南军对抗北方军队的有利打法——她此时才愈发恨书读得少了。贺拔公总踹着要她好好读书不是没有道理的,战争中的战法、兵器等等所涉及的学识太多了。崔季明看着独孤臧将东西买来了,另一边派董熙之去洛阳附近兵械作坊拿的东西也都运回来了。她大概想得到所谓“特殊处理”的军备,可能会怎么坑他们,于是提前做好了两手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