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_分卷阅读139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91 (第2/3页)

可是要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才是仁,什么才是孝,标准在哪里?除了一些极端的例子之外,两个普通的芸芸众生,放在一起,哪个是仁,哪个是孝,能区分得出来吗?治国和修身到底不同,一个人需要反躬自省,可以安贫乐道,可以成仁取义,试问一个朝廷,肩负着千万人的生死安危,我们能胡来吗?我们做事能只求问心无愧吗?朝廷考评官吏,能只靠道德吗?”

唐毅连续发问,犀利无比,赵贞吉猛然瞳孔紧缩,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大洲公,您老通晓古今,儒家士人讲究重义轻利,认为商贾都是奸佞狡诈之徒,结果就口不言利,排斥商贾,在财务上,多少大臣被耍得团团转,面对国库枯竭,束手无策?”

赵贞吉有心辩驳,可是却找不出任何有力的论据,别的不说,光是唐毅用新债换旧债,就把愁人的利息压力给轻松化解,省出来的银子能干多少事情?不懂财务,不懂经营,能治理国家吗?

“再有,文官都希望重文轻武,抑制武臣,说他们桀骜不驯,心怀不轨,一旦做大之后,就会谋朝篡位!诚然这种可能性我不反对,但是不要忘了,国家还有外患,不需要武将去平定吗?把他们踩到了泥里,难道真的要我大明学习两宋,等到胡人杀到京城,指着太监领兵御敌,国破家亡吗?”

赵贞吉被问得越发窘迫,竟然汗透衣衫。

“还有,就拿皇帝出巡来说,一提到就说什么劳民伤财,就说什么靡费无度,试问大明广有万里,不论南北,都陛下的子民,让天下百姓一睹天子风采,不是更能拉近民心吗?”

唐毅连着举了三个例子,个个切中要害。

翻开儒家的典籍,你会发现不论孔孟圣人,说的都非常有道理,听起来都很动听……但是为什么用儒家治国,就难以跳出兴衰治乱的循环,而且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来说,几乎历代士人,没有一个合格的,毛病出在了哪里?

其实看看儒家提倡的那些东西,也就明白了,不论三纲,还是五常,都是道德标准,而道德是没法量化,没法言说,大家都知道孝是对的,可做到什么程度是孝顺?谁能说得清楚?

相应的富国强兵,制定法律,刑无等级……全都触手可及,实实在在,这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