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锦鲤运_分卷阅读94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49 (第2/3页)

“我们这儿用的都是大网,8斤以下的鱼都会从网眼里头逃出去。我们每年都往湖里投放鱼苗的。国家说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光看眼前的利益。”

陈志忠赶紧摆手:“你们做的很好,真的棒的不得了。”

他们在勺鱼岛上都是按照大陆军方教授的方法进行生活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循环。

就连上岛来采访的欧美记者都不得不承认他们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

那年轻的服务员高兴起来,语气丝毫不掩饰自豪:“你要有时间的话,就多看看,多走走。咱们的祖国可美可好了。”

陈志忠心里头暖融融的,祖国,对,这也是他的祖国。

他拿的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弯省勺鱼岛户籍呢。

大船一路往上,等到了青海,他又转乘公交车。

坐到公交车底站以后,他再坐当地一种助力车,最后索性上了拖拉机进村里。

整个过程免不了颠簸,车上还有农民新捞的小猪仔跟刚孵出来不到半个月的鸡苗,哼哼唧唧吵个不停。

春天的风沙也大,铺头盖脸的往人身上招呼。

陈志忠学着热心大妈指点的用纱巾裹住头脸,被人指着哈哈大笑,他也不犯恼,反而觉得有趣极了。

到了目的地,那拖拉机手连连摆手,坚决不肯收车费。

他就是往镇上送东西,顺带着将村里头人捎回头,哪里能要钱。

陈志忠在热心村民的指点下辗转了大半个村子,总算找到了父亲的老宅。

两间红砖瓦房没有粉刷,简朴的样子衬在蓝天白云下却格外清爽。

连着瓦房的是个二三十平方米大小的院子,里头鸡婆跟老黄狗相安无事,二者还好奇地侧过头打量陌生人。

老黄狗想起了自己看家护院的职责,朝他叫了两句。

然而屋里头并没有主人出来看动静。

倒是隔壁邻居见到他,听说他的来意之后,直接指点着人往村子边上去:“学种树呢,县里头找了专家过来指点种树,家家户户都派人过去学习。”

陈志忠赶紧谢过对方,抬脚往村民指点的方向去。

他小时候曾经在台弯乡下跟外公外婆住过一段时间,感觉除了这里气候比较干燥之外,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