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锦鲤运_分卷阅读47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6 (第2/3页)

地向何半仙分享自己的旅行收获。

把电动自行车卖到苏联来,他看行。

甭瞅着苏联人汽车造的好,他打听过了,好多人家的车子都是摆设。

没油开啊,他们已经买不起汽油。

“还有个好东西。”胡厂长兴奋得双眼发亮,“他们的儿童自行车。你们看到没有?哎哟,真是又结实又好用还便宜。”

国内现在还没有注意到儿童自行车这个市场。基本上摆出来卖的都是成.人自行车,差别不过是男女与座椅高矮而已。

可是儿童也要出门啊,有辆自行车多方便。

林蕊眼睛珠子骨碌碌转,笑嘻嘻道:“那我可以将小和尚无苦的肖像使用权租给你用,租金到时候再商量。”

胡厂长哈哈大笑:“蕊蕊,你可是科学家。”

林蕊一本正经:“科学家也得讲究经济效应,产品得转化为商品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她小声嘀咕了一句,“不然苏联至于连块肥皂都是稀罕物嘛。”

“不,你错了。”苏方的翻译手中抓着伏特加,微微摇头,“我们伟大的苏维埃共和国最大的隐患在于我们的宪.法。”

宪.法规定这些加盟共和国有权利自由选择退出。

翻译似乎喝得有点儿醉了,酒气喷天:“这个共和国有太多的特权阶层。加盟国的领导人显然非常羡慕这钟特权。苏维埃是众多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一旦小家庭的掌权者有了贪欲,他就会拼命地想要分裂出去。”

现在的苏维埃人民真的民不聊生吗?不不不,即使经济增长缓慢,但人们依然可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最起码的,他们现在的生活肯定要比战争时期好。

为什么社会上会有那么多痛苦的声音?因为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有意放大这种痛苦。

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真的糟糕到不堪忍受了吗?

不是的,就好像大家站在太阳底下,穿了双湿漉漉的鞋子。

假如有人拼命地强调,太糟糕了,连双干鞋子都没的穿。那么听到的人渐渐就会忽略他还有双鞋子的事实,而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湿漉漉这个状态上头。

问题的关键是湿漉漉吗?

没有鞋子,地上的水即使晒干了,人们不还是要光着脚走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