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2 (第2/3页)
>少年面红耳赤。幸亏对岸来的船靠边,上面下来的乘客吸引了林蕊的注意力。她跟苏木咬耳朵:“高帽子倒是不少,还说他们过来的都是劳模跟教师,我们去的全是官员跟企业领导。我看啊,他们的样子十之八.九是商人。”“就是商人。”随船翻译笑了起来,“哈尔滨那边在办进出口商品洽谈会。老毛子得从咱们黑河这边转去哈尔滨。”他虽然称呼苏联人为老毛子,听着不礼貌,但语气却十分亲昵。林蕊笑嘻嘻的:“那你们的飞机肯定不够用,他们今晚估计要留在黑河了。”现在黑河跟哈尔滨之间只有一班飞机四十张票,何半仙也是找了不少关系,才给两个小崽子外加自己跟胡厂长买到机票。翻译是本地人,语气颇为自豪:“没事,等到下半年咱们自己建的铁路开通之后,来往就方便了。”作为中苏往来的桥梁,黑河人的经济意识相当强烈,早就察觉到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上头没钱拨下来,他们就自己集资,从三年前开始修建民间铁路。林蕊颇为好奇,她听说过私人建桥修公路的,但还真是第一次见识地方铁路。“那你们的火车也是问国家租的吗?”翻译招呼等候已久的中方乘客们上船,趁着间隙笑着摇头:“这怎么可能,火车当然得听国家调动了。”火车这样的庞然大物又不是汽车,怎么可能随意买卖租赁。“那不行。”林蕊煞有介事地跟翻译强调,“有铁轨没车,等于白搭。”翻译下意识地反驳:“我们路都修好了,火车为什么不能过来?”他们这是在为国家减轻负担啊,以实际行动支援国家建设。林蕊但笑不语,这国家利益跟某些部门的利益或者说某些部门领导的利益可不能划上等号。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可不是虚话。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经济博弈,里头的门门道道多了去。就说南省的一座名山吧,明明山体基本上在金山县,结果却挂着河源市的名头。为什么?官方给出的解释是那座山的最高峰在河源市。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拍板决定这件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