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锦鲤运_分卷阅读4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2 (第2/3页)

br>林建明拿下嘴里叼着的香烟,眉开眼笑:“那我可先谢谢你啦。总算有米开锅了。”

陈副厂长先给他打预防针:“你也别抱太大的希望,他们厂里头生产的布料估计能做制服的也不多。剩下的都点点,咱们再碰个头,一起想想办法。”

林建明点点头应下,又冲陈副厂长笑:“老陈,其实你不叫我,我今天也是要来找你的。我想请你帮个忙。”

纺织厂债务大头是欠了浆纺厂120万的债,自己也有供销社100万的帐没收回头,这个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一笔钱来搞活这件事。

现在大家手上都没钱,所以就形成了胶着状态。

林建明希望银行能给纺织厂提供120万的贷款,用于去还浆纺厂债务。

陈副厂长立刻摇头:“这事儿难办,银行现在已经不敢再往外头放钱了。”

就算是面对江州钢铁厂这样的硬牌子老字号,银行都不敢开这个口子,何况是一家街道工厂。

林建明笑道:“你先等我把话说完。”

浆纺厂拿到钱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而是再由银行出面,收回浆纺厂60万的贷款,再贷给江州供销社,用来还欠纺织厂的债。

最后银行再从纺织厂收回120万的贷款。

用这种对等清欠的方式虽然无法解决所有的债务问题,但起码使得一条链上的三家场子,又能够重新恢复正常的经营往来。

“其实这个法子,最初我考虑是用在咱们厂讨债上。但是不行,因为咱们厂子太大,铺的面太广,涉及到的地区太多,要联系的银行也五花八门。”

几根线一旦缠在一起,就会问题越来越多,搞不好将银行也彻底套进去,产生新的债务问题。

“但是红星厂的情况不一样,红星厂相形之下债务简单,无论是浆纺厂还是供销社,都在江州范围内。只要有一家银行参与进来,由市政府来主持,这个债务问题就能够解开。”

林建明恳切地看着陈副厂长,“老陈,你是知道我的,我在政府跟银行都没有人脉,这事儿必须得有人牵头才能完成。”

陈副厂长沉吟片刻,迟疑道:“那60万的差价你到时候能还回头吗?”

算来算去,纺织厂能够成功交涉,收回来的只有60万货款,但是最初银行可是贷给他120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