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锦鲤运_分卷阅读27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0 (第1/3页)

    ”

林蕊拖着她姐的胳膊,小声问:“他们以前是生产什么的?”

“自行车。”

林蕊一口汽水含在嘴里头,直接喷了。

果然鸟枪换炮,有理想有抱负,造自行车的连摩托车都没过度,直接飞跃到电动汽车了。

“我们厂原先是联营厂,跟上海的大厂联营生产自行车。现在,上面不许搞联营,也不让我们再挂他们的牌子生产。”镇长无奈地苦笑,“其实人家什么都不用干,光给我们牌子,一年就拿走一二十万。”

苏木好奇:“那为什么不让联营呢?”

镇长摊手:“说什么呢,我们乡镇企业就是小娘养的。拼死拼活想方设法挣点儿钱,上头还嫌弃我们抢了国营厂的生意。我们不过是讨口饭吃,哪里能跟大厂比啊。”

林蕊心想算了吧,三十年后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国企缺乏市场竞争力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除非垄断型企业,否则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是国企领导人集体没能耐吗?当然不是。

只不过他们身上背负的包袱太沉重,头上的紧箍咒太紧,还有不少地方存在严重的政企不分现象。

经营管理者连人事任免权都没有的情况下,谈什么发展。自己都泥菩萨过江,又何必自己给自己找事呢。

她怕被她姐揍,赶紧捂着嘴巴跑到苏木背后,试探着伸出脑袋:“那你们为什么不考虑制造电动自行车呢?”

都想到电动汽车了,又是自行车厂,有现成的生产设备,竟然会想不到电动自行车?

林蕊委实觉得匪夷所思。

陪同的村支书下意识地笑起来:“这自行车不都是蹬轮子的嚒,还怎么装电动啊。”

林蕊奇怪:“摩托车不也两个轮子,谁自己蹬着车往前走啊。”

既然都想到汽车不用汽油改用电力了,为什么不想想将四个轮子改成两个轮子?

我们国家可是自行车大国!

即使是三十年后,自行车依然穿梭于大街小巷。虽然共享单车坑死了一帮创业者,但自行车有市场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比起困难重重的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无疑更有现实可行性。

首先,你不用说服消费者花个十几二十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