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7 (第2/3页)
说说,你都为大清的繁荣昌盛做了什么啊?”胤礽道:“首先儿臣们发现了几位高产的作物。”康熙整个人坐直了一些:“高产作物?多高产?”能被胤礽特意提出来的,想来产量极为可观。接下来胤礽给康熙讲了土豆,玉米和红薯三中作物。这三种作物实际上在明朝末期就已经传入华夏,土豆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红薯则是从南洋引入华夏福建广东等地,目前为止一直在长江以南部分地区种植,一直未曾得到普及。至于玉米,在华夏的普及率要高于土豆和红薯,在明末的时候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但是清朝建朝五十多年,一直到康熙三十九年,也不过只是多了六个省份有种植,还远远没有达到全民普及的程度。这三种作物真正在华夏普及还要等到乾隆年间,一个原因是古代交通不便,消息流通困难,另外一个就是这些作物未曾经过改良这是,产量和适应性要高于小麦水稻,但是也远远达不到现代那样一亩几千斤甚至上万斤,还有一个,就是口感问题,此时原始种的玉米和红薯的口感和小买大米比起来是要远远不如的,又因为上面种种的原因,所以玉米土豆和红薯在买卖上达不到小麦和水稻的水平,没有办法进行交易,玉米土豆和红薯的普及自然更加困难。胤礽将三种作物详细和康熙说明以后,也将普及三种作物的困难和康熙说了。但是这些问题对拥有空间和系统的舒宁胤礽来说却都不是问题,他们一个可以利用空间内的灵泉对作物进行改良,一个他们也可以直接从系统商城内购买已经改良好的作物种子,这个时候购买会便宜很多,比舒宁在上个世界购买要便宜不少,因为此时这些作物已经遍及全球,华夏也是有的。所以胤礽直接道:“作物的改良,实际上太子妃已经改良好了,经过改良的这三种作物,变得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好,就连口感都变得十分美味,这三种食物我们都是吃过的,胤禟,你说呢?”胤禟一脸蒙圈:“啊?我们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