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美好生活_分卷阅读20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2 (第2/3页)



谢灵一句话刚出口,在场众人就被她的大出口给吸引了。她这话叫人听起来有点大言不惭,但众位老人却是兴致勃勃,有了些听下去的兴趣。

“首先,就像路叔刚才说的,目前国家文化口子已经放开,但思想问题还是非常尖锐。左右/派之争不说,更重要的是文艺工作者们还没有创作出新的文学作品,人也没有习惯新的文学成果。

比如,现在的作家写作更多还是放在打倒/走/资派等的主题上,根本没有从运动中恢复过来。也比如,电影中的镜头语言的创新问题。”说起最后一点,谢灵也顾不上她是怎么知道镜头语言的知识这个问题了,只是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随着谢灵的开口,在场老人认真听着。

“我觉得关于电影上,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听到谢灵此言,路陶、谢晋生等人不由得更关注了几分,他们是顶级编剧和导演,但同时他们面对后辈的言谈,也有着更为包容的态度。

“现在咱们国家的电视机还很少,基本不到一百万台,而电影正处在繁荣的阶段,每天的观影人次四五千万,可以说是场场爆满,从表面看电视根本不会对电影造成威胁。

但随着各项政策的放宽,人们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那个时候电视越来越多。如果电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电影内容不知丰富,镜头语言不知创新,我想电视终有一天打败电影。”

而那个时候的后果,就算谢灵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路陶等从事电影工作的老人,甚至其他人也能想到这个后果。

电影如果没落,那成千上万的电影厂工人子弟面临的就是失业下岗的问题。

就像知青下乡一样,她们为什么下乡,何尝没有城市人口太多、岗位不够的原因。

这么一想,众人不由得一惊,谢晋生不禁一撕,喃喃开口:“这个结论还是太武断吧。”

谢灵也觉得这么想太武断,但她是后来人,虽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阵痛的年代,但作为一个电影从业者,电影荒漠的八/九十年代却是所有电影人心中的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